2024-12-24
洪哲茗, 邱茂恒
阿文已經58歲了,太太阿娟也已經56歲,他們想著小孩都大了,不太需要操心,也不用兒女給自己太多孝養費,免得造成他們的負擔,當然自己也不太有餘力能幫兒女們更多。打拚了一輩子,好歹房子也是努力存下來的,接下來的人生目標,好像就只剩下有尊嚴的退休生活了。
閱讀更多
2024-05-10
邱瀚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
欣逢台灣第一位具有醫師背景的總統——賴清德先生當選,醫界對於『健康台灣』充滿了期待。願,新團隊在面對未來醫療的挑戰時,科學治國將是彼此的共同語言。
閱讀更多
2024-01-25
聯合報/ 記者 戴永華 /宜蘭即時報導
今周刊編按:大學學測剛落幕,今年宜蘭考場卻出現一位高齡62歲的考生,身份曝光竟是衛福部前中醫藥司司長、駐史瓦帝尼大使館參事,現在基隆醫院擔任中醫主治醫師的黃林煌!擁有醫學博士學位,也曾到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進修,黃林煌卻在時隔45年後重新踏入考場,為的是一圓年少時的美術夢,他說:「快退休了,給自己一個生活,不想躺著等死,學習是世上最快樂的事情!」綜合媒體報導,黃林煌曾出使非洲友邦多年,也曾在立法院接受質詢,雖然生活看似多姿多彩,但精神壓力很大,一度讓他決心要透過學習讓自己活得快樂「報復對方」,但年紀增長才發現,學習的樂趣是自己的,「不需要再報復了」,學習就是他的快樂泉源。雖然這次報考美術系,被笑「62歲還考大學」、「頭殼壞掉」、「連你兒子都大學畢業很久了耶!」但他回憶國、高中,美術老師常讚許他的作品,認為他畫得很好,「我荒廢了一個人生,應該在最後的時候給它拉回來。」而2個醫師兒子也說要一人贊助1萬元,供爸爸去念書。
閱讀更多
2024-01-06
聯合報/ 記者 游明煌
基隆市港西國小楊姓退休校警,在學校工作近20年,但退休只拿到41萬,因市府未經他同意將勞退金改為新制來算,他不服提告向學校追討,基隆地院法官認定他不只巡守校園,還負責國小操場、花圃雜草清除與花木修剪,符合「工友」的工作適用舊制,判決學校應依舊制給付差額近56萬勞退金差額。
閱讀更多
2023-11-27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我國已於 2018 年轉為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14%),預計會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20%)。人口結構的轉變,造成勞保老年給付件數及金額快速增加,政府退休年金的財務壓力升高,想要退休後的生活無須擔心經濟問題,規畫退休金是第二人生的重要課題。
閱讀更多
2023-11-25
李四端, 台灣優視媒體
蔡詩萍: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留言說:你真的好幸福喔,你爸媽都還在,而且你到這年紀了,你爸媽都還在。我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還好啊,因為我們太習慣了,可是看了幾次不同的人這樣講,突然間覺得滿有道理的。有一些讀者互動,我聽到最感傷的是,很多人說他看這書之後就非常想念自己的父親,因為他父親可能走很久了。我才突然發現到出書的時候,我爸爸還在,我還可以把書拿回去給他,雖然他已經很疲累了,不一定能看書,可是我爸還會這樣子翻翻書,我弟弟當場拍下一張照片。你看一個90幾歲的老先生翻兒子寫他的書,你曉得這種感覺就很溫暖。
閱讀更多
2023-11-21
林依榕整理
爸媽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快樂,長大後成家立業,只要能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代養得活自己,已是最大安慰。不過中國一對夫妻對女兒相當擔憂,畢業後找工作不順利,堅持繼續待在家苦讀升學卻又考不上、也不找對象。看著她漸漸變成啃老族,讓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富養小孩」為什麼最後變啃老?就算沒跟家裡拿零用錢,不找工作、不談戀愛,不冒險的你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3-11-07
謝文憲
朋友在臉書上Po文:「請教臉書大神,有誰近兩年去過日月潭,跪求假日6千元上下的房間,安靜恬適,適合全家出遊,希望沒有陸客出沒,遠一點無所謂。」朋友們瘋狂留言、按讚,只有我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的,就是這句話,不僅是我的人生觀,更是我的決策模式。
閱讀更多
2023-03-04
翁申霖 整理
家庭、手足為了財產問題撕破臉的狀況,在這社會上屢見不鮮。一名女網友表示,自家中父親中風癱瘓後,為了就近照顧搬回娘家,與先生孩子分隔兩地,一年多來的悉心照護,爸爸從全癱進步到能自理。然而,爸爸在近期立遺囑做公證時,卻將所有財產分給兩位哥哥,該網友只拿到一只手錶,讓她徹底心寒,連律師也看不下去。
閱讀更多
2022-08-30
李易紓整理
編按:主計總處日前公布7月失業率上升至3.78%,創下9個月以來新高,且預估8月還會再攀升。而在薪資方面,雖然今年1至6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4,262元,增幅達到3.02%,但物價同步上揚,實質經常性薪資41,452元,年減0.11%,是6年來同期首見負成長,顯示薪資成長跟不上通膨速度,實質薪資倒退嚕。特別是疫情尚未看到盡頭,讓在重災區包括觀光業、運輸業工作的民眾,只能苦撐甚至最後被迫轉職。有一位38歲客運司機,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雖然一個月薪水有5-7萬,但還是擔心飯碗有一天會不保,因此決心考國考。他說每天開車10小時,只有利用午休或休假時自修,而第一次準備國考就真的上榜,而且是全國第13名!(原文刊載於2022/6/7,更新時間為2022/8/30)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