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
夏洛特.亞伯拉罕
根據每年發表一次的《世界幸福報告》,亦即幸福學界公認的黃金指標,幸福由六大要素組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capita)、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以艱難時期是否有人可依靠做為衡量標準)、信任感(以認為政府與企業是否貪腐作為衡量標準)、慷慨程度(以近期捐獻做為衡量標準),以及認為自己是否擁有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的自由。
閱讀更多
2019-04-25
愛長照
要減少內心深藏的罪惡感,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與評價。當初會選擇簽署意願書,通常是在家人有 共識 後所下的決定,而這已經是「那時候覺得最好的決定了!」 有時候,最大的批判者可能是自己,請試著原諒自己,當初那個為了大家,站出來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的人,是勇敢又有力量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讓心自由
閱讀更多
2019-04-23
林靜君談心室
過去,我們說「薑是老的辣」,經驗資歷在職場上是有價值的。現在,不得不坦承「肝愈新鮮愈好」,據說30歲在IT業已經是老人。高速變化的職業環境裡,中年人萬一失業,要如何度過職涯險境?
閱讀更多
2019-04-22
銀髮心棧
傳統的華人社會是相當重視家庭、家中的長輩就是家族的寶,晚輩們理當敬重長輩、孝順他們。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似乎沒有所謂和成年子女溝通這回事,晚輩就是要察言觀色,體貼年邁父母的需求;在權威式家庭下,更是父母說得算。
閱讀更多
2019-04-08
鄭閔聲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
2019-03-19
廖元鈴
說起話來軟綿綿、面對鏡頭仍是有些生澀,很難讓人聯想,她是曾在金馬獎舞台上,堅定地表達台灣人願望的導演傅榆。面對爭議風波,傅榆不想著墨太多,反而希望這部受金馬獎肯定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勇闖奧斯卡獎,讓台灣走上國際舞台,被更多人看見。
閱讀更多
2019-02-15
iHealth 政昇藥局
台灣65歲以上男性長者平均每5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長者則平均每6人就有1人,肌少症不但可能是老年失能的前奏,更無聲無息的侵襲年長者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19-01-02
林芷揚
《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民眾可以透過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進而維護尊嚴善終的權利。
閱讀更多
2018-12-27
愛長照
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出書《下流老人》引發社會大眾對老後生活的危機意識,作者籐田指出。下流兩字,在日本的意思是指「中下階層」,和德性、品格無關。
閱讀更多
20/ 25
第 20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