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劉馥寧(芬妮Fannie)
家事學問大,不光是能推諉究竟屬於誰的事,還是一種家庭權力鬥爭的工具。培養孩子做家事的習慣,要求多了會磨掉親子關係,要求少了長大後會磨掉婚姻關係,過猶不及的進退都難拿捏。
閱讀更多
2022-11-14
郭美懿
據內政部2022第2季全台房價所得比數據,台灣民眾平均不吃不喝9年多才能買房,房貸負擔率更高達39.62%,等於購屋者有4成收入都拿來繳房貸。房價居高不下,有網友便問若是中老年才買房,是不是乾脆把房子登記在小孩名下?對此,網路一片倒認為「有房才能真防老」,而財稅專家則以松山某知名家族爭產案為例,論述想「老有尊嚴」應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2022-11-09
橫山光昭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編按: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
閱讀更多
2022-10-28
張 Ceci
編按:作者張Ceci在38歲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環遊世界,至今已快10年。對於時下流行的存股,張Ceci不以為然,她認為年輕人存股賺股息,其實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資策略,股利投資10年,還不如穩健的全球股票投資佈局。
閱讀更多
2022-10-26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在筆者經手過的遺產訴訟案件中,時常遇到「借名登記」的爭議!常見的是:父母親買的房子,卻登記在某一個孩子名下!或是,孩子借父母親的銀行帳戶使用!甚至借用父母的名義開公司!也有遇過,數名股東合資買房,登記在某一位股東名下,但出名登記的股東過世之後,繼承人不承認有借名登記關係存在,因此打官司的案例!
閱讀更多
2022-10-21
劉韋德 律師
遺產實務上,若被繼承人沒有預立遺囑時,遇到最多也最難處理的狀況,就是公平性的問題,因為很多老人家在生前,就會陸續移轉財產給小孩,尤其是在預知自己時間不多的時候,這種情況更是常見。父母移轉財產給小孩並沒有問題,但問題往往出在「不公平」,例如只有給其中某個子女,但其他子女沒有,又或是雖然各子女都有給,但之間的價值卻不等,而因為這種不公平,往往造成子女間彼此有心結,為日後分割遺產時埋下導火線。
閱讀更多
2022-10-21
余朱青
個案的飲食問題.工作壓力大使得體重年年增加.很容易覺得累、體力恢復慢.健檢紅字連連、有重度脂肪肝.爬兩層樓梯就覺得喘
閱讀更多
2022-10-19
中村恒子, 奧田弘美
55歲的奧田弘美與93歲的恒子醫師,一起針對「人生下半場」的各種「不安」,分享彼此的真心話。2020年1月,我們開始寫這本書時,恒子醫師在自家前面跌到,導致股骨頸骨折,於是辭掉了持續到九十歲的精神科醫師工作。手術後,恒子醫師恢復得非常良好,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走路,所以離開醫院回到家裡。寫這本書的時候,她一直在家中靜養。照服員一週3次到家中照顧,住在隔壁的長男夫婦也會幫忙,恒子醫師每天在家看電視、看書,生活過得很平靜。為了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她偶爾會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給我。不過,在8月中左右,恒子醫師突然全身無力,完全站不起來,再度被送往醫院。雖然沒有骨折,但是全身的肌力驟降,已經無法再拄著拐杖走路。長男夫婦馬上表示,想要接手照顧,打算把恒子醫師接回家。但是,恒子醫師希望到老人安養中心,很快就打電話給以前工作的醫院安排轉院事宜。目前,恒子醫師就在安養中心接受復健和療養。事情的原委,我讓大家看看恒子醫師寫給我的郵件。我已經91歲,只剩現在還能自主決定到安養中心,所以我自己打電話安排轉院事宜。聽到母親執意在安養中心終老,兒子和媳婦在情感上應該很難接受吧!但是,我不想兒子、媳婦和孫子看到我衰弱的樣子,也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這是我最後的願望和自尊,也算是無意義的逞強吧。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的前2個月,16歲少女為了成為醫生,隻身一人從尾道市前往大阪,走過動盪不安的時代,把兩個兒子養育成人,直到90歲為止,一直認真做好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她深受6個孫子喜愛,卻決定在安養院度過最後一程。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和「人生最後的分寸」,這就是恒子醫師的一貫作風。我與恒子醫師衷心盼望,這本書能夠對各位漫長人生的心靈之旅,獻上微薄的幫助。
閱讀更多
2022-10-13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阿公愛金孫,想跳過兒子,直接讓孫子繼承可行嗎?資深地政士分享一個近期案例,一名阿嬤過世了,阿公想把阿嬤的遺產跳過兒子,讓孫子獨得,並由孫子取得阿嬤名下所有不動產,剩下的少許現金,再讓姑姑們均分,但這樣的想法依照《民法》,根本行不通。
閱讀更多
22/ 30
第 2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