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我從沒想過我有隱性高血壓!」36歲的簡先生長期受到心悸與臉潮紅的困擾,經常感覺有股熱氣從體內往上衝,就算沒做什麼,心跳也可能飆到每分鐘130下,四處求醫卻一直找不到病因。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電生理科鍾偉信醫師門診,鍾醫師發現簡先生的臉潮紅發作時,血壓高達150/100mmHg,確診為隱性高血壓,並建議他接受「神經定位導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以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簡先生術後隔天順利出院。一個月後回診時,他驚喜地發現,臉潮紅與一股熱氣往上衝的感覺明顯改善,心悸狀況也穩定許多。
閱讀更多
2024-12-27
郭美懿整理
58歲的S小姐,因害怕內診疼痛,加上自覺停經後已未有性生活,因此10多年來都沒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直到因為陰道分泌物增加及搔癢到婦科就診,才願接受內診及抹片檢查。沒想到檢查報告卻異常,接受進一步陰道鏡檢查後診斷為中度癌前病變,幸而經子宮頸圓錐狀 切除術 後恢復健康。
閱讀更多
2024-11-07
蔡曉萱 整理
不少民眾在胃鏡檢查時意外發現胃息肉,初聽到時總是心頭一驚,其實胃息肉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九成小於1公分且癌化風險較低,只需持續觀察。但醫師提醒,部分胃息肉有癌化風險,尤其「增生性胃息肉」及「腺瘤性胃息肉」更需要特別注意,一旦發現要及早處理,以免演變成胃癌。
閱讀更多
2024-10-24
NOW健康
73歲羅先生患有三高,平常相當注意健康飲食,且每日養成日行1萬步的習慣,但今年初卻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最深處的盲腸有顆4公分大瘜肉。醫師當下採取內視鏡黏膜 切除術 (EMR)將息肉順利切除,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若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7-24
錢政弘 醫師
我常聽到病患詢問:「我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這時候我會問:「你早餐吃什麼?」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這2樣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我會提醒他們:「吐司和麵包是用油去揉麵粉做出來的,越鬆軟好吃的麵包,油加越多,早餐要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
閱讀更多
2023-07-17
照護線上
「醫師,我的脖子有摸到一顆硬硬的東西。」28歲的林小姐指著頸部左側說。「會痛嗎?」醫師問。「不會。」林小姐搖搖頭。
閱讀更多
2023-07-07
胡肇芳 整理
樂壇天后李玟7月2日輕生送醫,搶救3天於5日過世,享年48歲,家人也發出聲明證實。據了解,李玟在達醫院已呈現「腦死狀態」,被醫生宣判腦死難以救回,不過港媒報導,高齡86歲的母親除了要醫生持續搶救以外,中醫出身的她親自幫女兒針灸頭部,無奈仍回天乏術。有知情人士透露,李玟不只患有憂鬱症,半年前也傳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她隱瞞病情獨自一人到醫院開刀,當時富商夫Bruce竟不在身邊陪伴。
閱讀更多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2023-06-16
癌症希望基金會
根據衛福部2023年所公布的資料顯示,肺癌已連續19年高居癌症死亡第一位,成為國人的致命殺手。肺癌當中,以肺腺癌發生率最高,而最常見的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所致。肺癌越早期發現,手術切除範圍越小,生活品質愈佳,長期存活率也愈高,研究發現,EGFR 肺腺癌病人,手術後使用輔助性藥物治療,特別是口服TKI標靶藥物,可有效降低復發率,預防腦部轉移。想知道肺癌如何早期發現? 如何開刀? 如何預防復發嗎? 快來看林口長庚胸腔外科趙盈凱醫師的最新臨床治療經驗分享,好好保護自己的肺!
閱讀更多
2023-02-05
胡肇芳 整理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閱讀更多
1/ 5
第 1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