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陳函謙
平凡的小人物,個個過著如戲的人生。在欲望與生死的邊緣,有人堅持有底線的尊嚴,有人交出自己的靈魂,向魔鬼做交易。百餘則真實人物故事,收錄自《壹週刊》長期最受矚目、百萬人次點擊專欄「坦白講」與「壹號專題」。
閱讀更多
2022-01-18
萬特特
總有女孩更願意相信,是他忘不了自己,是他還愛自己。但我說句讓你難受的話,比起終於悔悟不想失去你,更大的可能性,是他再也沒有遇到比你更好的女孩,如果遇到了,他不會想起你是誰。
閱讀更多
2022-01-14
萬特特
有的時候對別人說「不」,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讓別人給我們增添負擔是合情合理的。某些會耽誤自己事情的求助,我們應考慮一下幫忙的後果。用恰當的語言,表明你的原則不容越線;用恰當的方式,讓對方知道該適可而止。
閱讀更多
2021-10-27
橫山光昭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
閱讀更多
2021-05-21
萬特特
特語錄你問我孤獨是什麼?我告訴你,一瓶四百五十毫升的點滴裡有五千九百七十一滴,醫院的凳子上有四千兩百三十四個孔。
閱讀更多
2021-05-21
萬特特
特語錄過去了的人就像發霉的麵包、發酵的牛奶、隔夜的茶葉,一個好的 前任 就應該像死了一樣。安安靜靜做個「死鬼」才是體面,不要自己過得不如意了,仗著人家曾經喜歡你,就回頭打擾。說好聽點是舊情難忘,其實本質就是自私。
閱讀更多
2021-05-21
王珣
當時我與 前任 新婚不久,他某天跟我老爸抱怨,說我早餐不吃泡飯,每天都要買麻團糕餅,一個麻團五毛錢,一塊糕餅要一塊錢。父親回答:「我女兒在嫁給你之前的二十多年,是每天早上一個雞蛋、一塊糕團、一瓶牛奶長大的。」當年那場婚姻是我一意孤行的結果,父母最終尊重了我的選擇,但也因為我的離婚承擔更多—他們張開雙臂歡迎我回家,又幫我帶大了孩子。
閱讀更多
2021-05-19
萬特特
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沒有一個可以在他面前肆意示弱的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懂事。
閱讀更多
3/ 5
第 3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