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3
雪兒Cher
1999年的大學應屆生堪稱有史以來最衰的大學生,入學的第一個禮拜發生了921大地震,許多學校由於太多危樓乾脆停課,甚至深山裡的學校進得去出不來,傻眼至極。
閱讀更多
2020-01-31
阿里‧可汗, 威廉‧派屈克
不論在任何時候,感染鳥類和豬的流感病毒只要變換幾個胺基酸,就會造成另一波人類大流行病。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可以透過基因轉移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造成血液感染、肺炎或其他因感染控制不良而散布到整個社區的疾病。在當今這種醫療旅遊的時代,病人願意遠赴他方,以求更高品質或更低價格的醫療服務,超級病毒很容易就會散布至世界各地。
閱讀更多
2019-11-17
小虎文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 前線 ,為勢孤力單的末期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2019-10-31
華人健康網
乳癌是女性健康隱形殺手,最新研究發現,喝酒會增加乳癌風險,但是,葉酸可降低乳癌風險。專家指出,大部分的乳癌危險因子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飲酒會使體內女性荷爾蒙濃度提高而增加得乳癌的危險。建議最好「滴酒不沾」,且應多攝取葉酸,以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閱讀更多
2019-05-02
郭依瑄
「我不希望我的兒子,在面對醫療抉擇時,要承擔我現在看到的家屬壓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易宏表示,在臨床時常遇到重症患者無法表達意願或事前未做好決定,以至於醫療決定的責任和壓力,都落在家屬身上。
閱讀更多
2019-03-11
時報出版
基於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環保署自2016 年12月1日整合原先的空氣汙染指標(Pollutants Standards Index, PSI)及PM2.5,改採美國的空氣汙染指標(Air Quality Index, AQI)。
閱讀更多
2019-02-15
林芷揚
曾經從事工程行業的林先生,退休後養成每年健檢的習慣,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情況,卻在101年初確診為直腸癌第2期。
閱讀更多
2019-01-23
陳詩婷
腸道不僅是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器官,你可知道人體高達7成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這麼說:「腸胃好,免疫力就好。」
閱讀更多
2018-11-13
愛長照
突然的被推到 前線 去面對家人的死亡,不是一件你曾經預想過的事。當下情況那麼混亂,你卻必須做出立即的反應與決定,急救與否、插管與否?你不是醫療人員,只能憑著僅有的訊息做出判斷,你同意讓家人插管治療,已經是你當下能做出的最好決定。
閱讀更多
4/ 5
第 4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