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身體的淋巴暢通,新陳代謝就會好,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代謝快,脂肪消耗也快,人就不容易胖起來。白雁老師教一招排濁氣法,只要拍拍淋巴區,使內氣振動起來,就能加速活化氣血,暢通循環系統幫助脂肪燃燒。
閱讀更多
2021-10-1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一場新冠肺炎,從2020年一直延續到2021年仍未緩解,甚至再過一兩年,恐怕都很難讓大家可以回復到以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影響我最大的是,我已經浪費了兩年不能出國,而且可能未來兩三年也很難成行,還有那麼多國家沒去過,怎麼辦?時間越來越少,體力也會越來越差,正巧最近看到詹宏志在他一本書中所言「世界苦多,人生苦短」,頓覺怵目驚心。以往一年出國兩三次,實在太少了。非洲沒去過、南美沒去過、歐洲好多國家也都沒去過,還有機會去嗎?
閱讀更多
2021-10-07
黃健誠
人若被說是「熟齡」族群,或許民眾第一反應會是「我已經老了」,但實際上,所謂「熟齡」應該是能完成更多年輕時候想做卻沒做的事。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 創辦人 張育美就說,若把人生以每20歲做為一個階段,她自己也已來到第4階段,也是大家所說的「熟齡」階段。
閱讀更多
2021-10-07
劉煥彥
《今周刊》今天舉行第五屆「幸福熟齡台日論壇」,在主題為「創新共享、打造樂齡生活」的對談中,從地方首長、醫療體系 創辦人 到醫院院長都提到,做好老人照護不能只靠政府,宜推動照護產業化,讓商業機制補足政府力有未逮之處,不僅有助打造樂齡台灣,更可以降低年輕人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其次,若商業化的照護服務做得好,也能讓久居國外的長者願意返台定居,在台灣終老。另外,隨著台灣成為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更將步入日本經驗成為超高齡社會,國人可以及早改造家中環境,先一步打造適合老年的生活環境,而不是等到真正變老才動手。
閱讀更多
2021-10-07
李易紓
《今周刊》今天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專攻高齡健康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長島田裕之,分享如何預防失智症、肌少症。島田裕之在演說中,拿出醫學研究數據,證實做到「享受運動」、「與人群保持互動」、「注重營養攝取」這3點,就能有效延緩失智症、肌少症的發生,讓不健康餘命縮短。另外,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 創辦人 張育美、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醫師作家李偉文、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也輪番上場,聊聊在中年後的熟齡人生,要面對的老後長照、健康、理財、心靈成長等課題。
閱讀更多
2021-10-0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什麼是氣結?氣也會打結嗎?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說:「氣結就是氣生病了、堵住了」。氣結堵在身體經絡,會造成痠痛、僵硬、沾黏,用熱敷也無法舒緩,很多人因為肩頸僵硬痠痛,三天兩頭就要找人按摩。
閱讀更多
2021-10-02
張育美 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
幾年前我提出的「吾齡主張-我說自己幾歲,就是幾歲」,高希鈞教授說我是多麼自信,多麼帥氣!吾齡人生,除了是自認自己是幾歲之外,更是指人生來到「我的時代-It’s my turn」。此時孩子都已長大,事業已略有所成,夢想逐漸實現,我們才正要開始進入美好的人生黃金階段,我稱之為金色年代!
閱讀更多
2021-09-30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戴小姐是位會計師,她說自己身體還不錯,基本上很少生病,最常發生的就是喉嚨痛這類的輕度發炎。但因為肝功能不太好,眼睛有點渾濁暗黃,臉上也有一些暗斑,人看起來很沒精神。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表示,許多上班族因為長期伏案工作,常感到頭腦昏沉、脹痛、眼睛酸澀,其實大部分是因為頸椎受了傷,或受了寒,這些濕寒之氣長期淤積會形成痰濕,不但讓人經常感冒、喉嚨痛,還會引發頸椎病變。
閱讀更多
2021-09-23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生活中很多不良習慣都在傷害肩關節,例如打電腦聳肩,坐姿不正高低肩,壓力緊繃僵硬肩,肩膀一傷,手就抬不起來。肩膀最怕就是「堵」,平時過度使用讓肩膀承受很多壓力,整個肩部微循環變差,嚴重堵塞,氣血不通就容易造成肩痛和手痛。
閱讀更多
2021-09-22
今周刊編輯團隊
9月14日,知名演員龍劭華猝逝,享壽68歲,相驗死因為「疾病因素」。龍劭華有逾10年糖尿病史,而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他的猝逝是因病奪命的冰山一角,如一整座冰山般的慢性病風暴早已悄悄籠罩全台!台灣自五月爆發本土Covid-19疫情後,至9月21日累計死亡840例,死亡案例中,令人不安的現象就是高達九成有慢性病史,其中為數極少的3、40歲年輕死亡個案,也有近七成是慢性病患者。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