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鄭秋豫
二○二二年十月十七日,終於到了送伏波進入長照機構那日的前夕。不知從何時開始,日子變得他也艱苦,我也艱苦。他不能理解、不再開口、不肯配合,我悲傷焦慮、憂心如焚、束手無策。身為病人的伏波,心智日漸離去,外界的一切彷彿都不再有什麼意義。身為照顧者的我帶著外傭,光是要維持他的作息、個人衛生及營養均衡,已幾乎沒有喘息時間,長期失眠、腹瀉、暴瘦又精疲力盡。
閱讀更多
2024-05-30
林暐鈞
「盡力去做,就是很棒的媽媽!」擁有逾30萬粉追蹤的「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身兼母職、教師雙重身分20多年,好在身邊有個好隊友丈夫,一同陪伴2個兒子、以及有學習障礙的女兒「妹妹」長大,她在社群媒體上記錄家庭點滴,成為許多媽咪們的心靈港灣。
閱讀更多
2024-05-28
黃明惠 整理
癌症連續4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占每年總死亡人數約3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若在不明原因下,身體出現10個警訊,務必前往醫院接受癌症篩檢。
閱讀更多
2024-05-28
丁菱娟
也許我們對父母的感情既有愛又有怨,糾結著依賴、感激、憤怒、不滿和愧疚。然而在中年之後,我們發現父母的生命衰弱得更快,為了無憾,他們應該是我們首先該思考和解與重新找回關係的對象。
閱讀更多
2024-05-27
理白小姐(梁靖悦)
如果你剛畢業,即將邁入社會成為新鮮人,這本書或許可以快速讓你變成理財小資;如果你自認為是理財小白,這本書可能也會幫你找到如何成為理財小資的答案;如果你毫無頭緒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書中會提供立刻可以執行的理財心法和工具。我並非少年股神,也不是優秀的企業家,只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師。在畢業不到三年後的24 歲,我是如何成功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100 萬元呢?
閱讀更多
2024-05-27
鄭秋豫
沒有文獻、書籍告訴我,怎樣照顧一個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親人,不再言語的伏波,關上了心靈的窗戶。
閱讀更多
2024-05-26
中國時報 謝佩樺
侯昌明跟老婆曾雅蘭育有1子1女,他女兒「侯塞蕾」先前完成義大利的大一學分後,今年準備前往美國紐約FIT攻讀服裝設計。就讀高中的兒子Ken明年也將出國念書,粗估2個孩子大學4年的支出要燒3000萬台幣以上,若物價、房價持續上漲,總金額可能突破4000萬,讓侯昌明不禁感嘆:「真的要再 努力 賺錢。」
閱讀更多
2024-05-24
郭美懿
醫病也要醫心!67歲陳先生路倒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有輕微顱內出血和肺腺癌第4期,卻不願配合住院治療,經社工師了解,才知道他掛心家中陪伴16年、唯一的寵物犬「阿吉」無人照顧。於是胸腔內科、護理部、社會服務室等團隊接力成為阿吉的「中途之家」,原先拒醫態度強硬的陳先生,也因唯一珍視的「家人」獲得悉心照料而逐漸打開心房,如今已病況穩定。
閱讀更多
2024-05-24
老黑(田臨斌)
人的一生中相處最久且不離不棄的朋友就是「自己」, 認識自己、和自己交朋友就不怕寂寞,而能享受獨處。
閱讀更多
2024-05-20
黃明惠 整理
撇除低薪問題,一般人想存錢很難嗎?日本媒體《LIMO》訪問前銀行員的觀察,統整出「不良儲蓄人」都有5大特徵,因此總是荷包空空、時常缺錢;同時分享佔日本全體人數2.7%的「富裕層」和「超富裕層」有哪些特點。前銀行員提供理財建議,告訴大家存錢最難的就是起步,不過只要開始改變觀念,就能更懂如何儲蓄。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