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
時報出版
一個人從小到大的飲食、咀嚼、吞嚥、發音、表情與姿勢等習慣,造就了牙齒整齊或是不整齊的現況。牙醫師想要透過醫療的手段,將不整齊的牙齒排列整齊,等於違反病人原本正常的生理與習慣,所以可以說「矯正是違反自然的」。
閱讀更多
2017-11-21
時報出版
不同階段的治療目的、原則和做法有所不同,但是有一個共通的原則:因為年紀小又處於快速生長期,不管是習慣或者是顎骨的擴張引導,都會比較快;不良的習慣也因為年紀小還沒定型,要改變比較容易;顎骨引導在愈小的孩子身上效果愈快,因此愈小的孩子需要的裝置愈簡單,對孩子來說也較沒負擔;矯正費用自然也比十二歲以上或成年後的費用低非常多。
閱讀更多
2017-11-15
時報出版
從四十七、八歲到五十二、三歲,這個年齡層是女人最感到吃力的時候吧。四十多歲的終結,表明了女人已過了嬌嫩水靈的年紀,直教人焦慮和寂寞;步入了五十歲的門檻,意味著女人的一切都在走下坡路……而且總體而言,女人的閉經期差不多也在這個時候,身心的平衡也容易打破,甚至有些人還會經常發神經呢。
閱讀更多
2017-11-14
高寶書版
由於身體及荷爾蒙的變化,懷孕時常出現腰痠、小腿抽筋、水腫、便秘及痔瘡等惱人問題,真的很難完全避免,但孕婦還是可以善用一些方式減緩症狀喔!
閱讀更多
2017-11-10
高寶書版
近年台灣的生產品質已經越來越高,大家也對浪費醫療資源的狀況略有所聞,所以別一懷孕就急著往大醫院跑,仔細地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選擇一個對妳味的醫師比什麼都重要,信任感一旦建立,你與醫師的緣分就不會斷了!
閱讀更多
2017-11-07
時報出版
我認為生命接近末期的患者不需要限制飲食。我深信,重視「盡情享受自己所喜愛的食物」,比起注重營養均衡、減重,更能壓倒性地帶來好的結果。
閱讀更多
2017-11-06
時報出版
如今回想,或許當時我心裡隱隱約約有數的,可這還不夠,至少我該覺悟到有這種可能性才對,但是好丟臉,對我來說,這則宣告不折不扣是個「晴天霹靂」。「老年痴呆」。
閱讀更多
2017-10-19
時報出版
我父親病危的那一星期,有回他在床上坐起身來,用銳利的眼神緊盯著我,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快死了嗎?」我被這個問題嚇得魂不守舍,完全無法回答他。
閱讀更多
2017-10-18
三浦展
統計結果發現,年收一百萬日圓以下的男性有多達百分之十九的人「四十歲後曾因重大傷病而辭去工作」。因為長期的入院、療養而打亂了人生節奏,導致收入減少。
閱讀更多
22/ 25
第 22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