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李易紓
日常生活中多少有碰撞出現小傷口,有時好多天都難以癒合,尤其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常見,如果出現了這4種病徵,甚至開始發燒、畏寒就不能輕忽,因為可能是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了。
閱讀更多
2020-09-28
李易紓
不少民眾會把「失智症」認為是腦部退化所造成的,但失智症其實是腦部生病而非退化。由於大腦分很多區域管理,每區都很重要,中、西醫都建議,可以藉由手腳訓練、運動來活絡大腦,尤其是在頭頂和耳朵的穴位上多做刺激,每天10-15分鐘,對預防失智症很有幫助。
閱讀更多
2020-09-25
李易紓
癌症多年來都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1位,為了讓癌症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民健康署和參與「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的219家醫療院所,合力推動癌症篩檢,光是2019年就揪出3.1萬名癌前病變,和約7000名癌症個案,顯見民眾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女性好發的乳癌,早期發現治癒率幾乎都是百分百。
閱讀更多
2020-09-23
李易紓
心臟相關疾病總是來得快又急,往往瞬間就可能發生猝死,讓家屬無法接受,包括胸悶、胸口緊繃、重物壓迫感、心悸、氣促等心臟疾病5大病徵,只要發生,就應快速前往醫院檢查。如果出現胸痛或胸悶又合併喘、冒冷汗等症狀時,更是不要逞強忍痛,應該把握住黃金救援時間,才能保住生命。
閱讀更多
2020-09-22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醫師
近來藝人小鬼黃鴻升及男星高以翔正值壯年卻相繼驟逝,震驚全台。心血管疾病潛藏著突如其來的奪命風險,發生時又快又猛、讓人措手不及。小鬼經紀人透漏死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
閱讀更多
2020-09-22
李易紓
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因為長期需要服用慢性藥,因此在預防腎臟病方面要固定監控數值,「5控3避」變得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現「泡、水、高、貧、倦」5種症狀,也就是尿液有泡沫、下肢水腫、血壓居高不下、不明原因貧血以及持續疲倦感,就要當心是腎臟出了問題,醫生呼籲千萬別拖要立刻就醫治療。
閱讀更多
2020-09-21
聯合新聞網 / 綜合報導
20210203編按:台積電元老、世界先進行政副總兼代理發言人劉啟光,周一(2/1)突發主動脈瘤破裂,送醫急救後宣告不治,享壽62歲。事實上,主動脈瘤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機率大,因此患有主動脈瘤時,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
閱讀更多
2020-09-08
林芷揚
62歲的L女士,過去不曾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曾接過衛生所的電話通知受檢必要,但是對於要在內診檯上接受檢查,是覺得害怕。L女士向來健康,不適症狀,因此忽略檢查的重要。直到兩年前,得知好友C女士被診斷出子宮頸癌,因手術治療而暫停了在菜市場的生意,L女士因此強迫自己勇敢接受抹片檢查,這才發現已有癌前病變。
閱讀更多
2020-08-28
生活i健康
大腸直腸癌宛如無聲的殺手,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不過,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可達90%,是醫師眼中適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可預防的癌症。
閱讀更多
2020-08-25
林芷揚
依據107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顯示,超過5成的40-64歲中年人口,三高中有一項異常(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且腰圍過粗的人,超過3成有「代謝症候群」。而代謝症候群是多種慢性疾病的 危險因子 ,這些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高血壓是4倍、心臟病及腦中風也多達2倍。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