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楊香容, 鄭惠文
失智和正常老化有何不同?失智又被稱為漫長的 告別 (Long Goodbye),它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早做安排,讓自己和家人在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愛卻不會消失。
閱讀更多
2020-07-20
今周特刊
當醫療科技愈來愈進步,法規愈來愈專精,死亡就會變得愈來愈不自然了。我們都知道,科技過度傲慢崛起,我們人類卻誤會了,以為新科技醫療就可以阻止人類死亡,殊不知「壽終正寢」,才是真正的自然死亡。
閱讀更多
2020-07-17
林靜芸醫師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講一位女性挑戰年齡限制的故事。主角是美國的林賽女士,她15歲開始跑馬拉松,目標是成為奧林匹克國家隊,但是多次被淘汰。跑到30歲之後,身旁的人認為她沒希望,她也接受了,也就淡忘了自己的潛力。
閱讀更多
2020-07-16
江育誠
人生就像是一道數學題,退休也要十年磨一劍,應該要提早十年規畫,每個人都應在五十歲時就要啟動人生的退休練習曲,才能掌握人生最美好的黃金十年。並且以「一萬小時法則」練習規畫自己的興趣,必須把退休當作是重大志業經營,退休後的生涯才能再攀黃金新巔峰!
閱讀更多
2020-06-15
李子勛
一個女人不再在意別人的喜歡與否,不為社會的期待、物欲、性欲、榮譽所壓迫的時候,就可以真正做自己了。 在當今社會的期待下,女性的生命形式在不同年齡呈現不同光彩。
閱讀更多
2020-06-09
特掃隊長
有次我前往某戶人家處理遺體,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屋子裡必定瀰漫著哀傷氣氛,然而,這戶人家卻不是如此。一到現場,我看見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滿場飛奔嬉鬧,大人們也正和久違的親友聊得熱絡,完全沒人出面制止孩子嬉鬧,絲毫不見喪禮常見的沉重氣氛,然而,這樣我反而比較好工作。這個案子的往生者是一位年長男性。遺容帶著笑意,看起來十分安詳,孫子們和遺孀都圍在他身旁。一個年紀約莫小五、小六的孫子,開口問了奶奶許多問題。我一面做著手邊的工作,一面靜靜聽著。
閱讀更多
2020-06-09
特掃隊長
一樁委託工作上門。地點是一處老舊狹小的社會住宅。男性委託人已在現場等候。往生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性,死因是常見的孤獨死,委託人是她的兒子。
閱讀更多
2020-06-02
陳德愉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二○一七)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這場大體課程,宛如朱美漫長的 告別 之旅,失去至親的痛楚,變成一堂堂的解剖課,一次次地讓她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的種種。我相信,當我在進行採訪時,朱美還沒有從這場 告別 裡離開,因為她總是一不小心,就又會掉進那個悲傷的情境裡,流起淚來。
閱讀更多
2020-05-29
華人健康網
老是「嗯」不出來?一用力大便就「爆菊」,馬桶遍佈鮮血?惱人的便祕、痔瘡是許多人常有的困擾,到底想要避免上述症狀頻繁發生該怎麼做才對呢?醫師表示,民眾第一步應從改善腸道環境著手,尤其是掌握5大飲食技巧、落實「高纖低脂」概念,就是有效穩定腸道、擺脫不穩定排便狀態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0-05-29
小虎文
過去我的人生好像八點檔,我還曾經寫好遺書,隨時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罹癌之後,我反倒不想死,我把遺書變成情書,我變得想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去思考未來。我能活下來,一定有我的原因。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