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蔡曉萱
入秋後氣溫漸降,天冷正適合飲用薑茶驅寒!中醫認為「生薑」能驅身體寒氣,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就連68歲女星陳美鳳,也透露自己的不老祕訣就是每天晨起先喝一杯溫水和薑茶,有時也會在湯品中加入薑片。不過中醫師提醒,對於手脚容易冰冷、經期時疼痛加劇的女性,適量飲用薑茶會帶來顯著的效果。但屬於燥熱體質或患有慢性骨盆腔炎、感染症狀的女性來說,飲用薑茶恐無法緩解,甚至可能加劇相關症狀
閱讀更多
2024-08-07
照護線上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台灣SMA發生率約為1.7萬分之1。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Survival motor neuron 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SMA患者常合併四肢關節攣縮或脊柱側彎等併發症,大都是重度或極重度肢體障礙患者。SMA患者智力正常,自民國90年設立總統教育獎以來,共有33人次獲獎,表彰他們於逆境中仍能奮發向上、樂觀進取的毅力和精神。
閱讀更多
2023-06-27
郭美懿
入夏後氣溫居高不下,許多人都躲在室內吹冷氣避暑,但從高溫室外陡然進入冷氣房,卻可能造成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冷氣病」。為什麼吹個冷氣,就產生這麼多毛病?又該如何預防與緩解?
閱讀更多
2023-04-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護理部3N加護病房 李美淑護理長
編按:「我的叔叔因為突然感染肺炎送急救,裝呼吸管送加護病房,第二天主治跟太太說,可能要氣切…家屬不能接受,其他親戚也說,千萬不要氣切,氣切就等於放棄,等同植物人臥床,真的完了。」幾年前,網路論壇《mobile01》曾有網友以「氣切=無效治療、死路一條嗎?」為題發文,掀起熱烈討論。在傳統觀念中,常有人認為「一旦做氣切,等於一輩子就要躺在病床…」,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說,氣切只是多打開一個呼吸通道,並不影響患者本身病況;而醫生會建議氣切,通常是患者本身的疾病已需長期插管照護,而非氣切導致患者長期臥床或者昏迷不醒。面對要不要幫親友做氣切的抉擇,到底該怎麼辦?氣切真的會把人帶向死亡嗎?還是說本來可以短痛,改氣切後反而是長痛?讓我們聽聽第一線的護理長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3-02-16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胸腔科 陳彥甫醫師
編按:肺阻塞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估算台灣40歲以上成人約有6.1%罹有肺阻塞,以人口推估,約有88萬至100萬人罹患此症。2018年病逝的資深藝人孫越,就因肺阻塞(COPD)急性發作送醫,搶救23天後仍引發敗血性休克併呼吸衰竭,終年87歲。「孫叔叔」孫越是知名老菸槍,即使51歲成功戒菸,仍在戒菸22年後診斷出肺腺癌,晚年更飽受肺阻塞之苦,不僅走路、說話都會喘,更因免疫力下降易發燒而頻頻送急診。肺阻塞主要是因為長期吸菸導致,也有人因長期吸到二手菸、廚房油煙而患病。醫師提醒,肺阻塞是「不可逆」的病症,一旦「咳、痰、悶、喘」4癥兆出現2項以上,特別是咳嗽超過3週以上,一定要儘速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2-09-22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53歲的姚先生有嚴重牙周病,每次刷牙就流血,發炎、牙痛、牙齒鬆動已經困擾他十幾年。臉上和後背上經常長痘痘、長粉刺,從青春痘長到成人痘都超過30年了;還因為一次打球受傷,腳踝腫了6年都沒好……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指出,急性發炎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道機制,但是慢性發炎卻是健康的一道威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動脈硬化、糖尿病、腎臟病、老年痴呆甚至癌症,這些可怕疾病的元兇,都是來自身體的慢性發炎。
閱讀更多
2022-04-0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慢性過敏實在痛苦,打個噴嚏就像啟動過敏的開關,眼淚鼻涕流個不停,即使吃了中西藥依然症狀反覆,真的好苦惱。特別是台灣高溫潮濕,空氣品質不佳,加上常吹冷氣、喝冰水、吃冷食的行為,導致鼻子過敏的人數越來越多,常誘發咳嗽、氣喘,就連汗疹、皰疹、濕疹等皮膚問題都變嚴重。
閱讀更多
2022-03-17
李易紓
編按:知名作家吳淡如昨日(3/16)在臉書透露,自從7年前做斷層掃描在肺部發現20個肺結節後,每年都會到醫院例行性的CT檢查。昨天檢查安全過關,她提醒步入中年後都應定期健檢,也分享:「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在當下,有陽光就要享受。」吳淡如說,7年前媽媽一到醫院檢查就發現是第4期肺腺癌,當時醫生詢問家族病史,發現母親所有姊妹都得過肺癌,立刻開單叫她去做斷層掃描。「結果發現20個結節,唉喲好多啊…還好都小於0.5公分。」她推測可能是小時候多次罹患肺炎所致,「某些癌細胞在你免疫力好的時候是會休息的,你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大軍入侵…。」吳淡如說,過去7年來,年紀稍長的表親們發病比例很高,且幾乎都是肺癌,他們未必抽菸,也多生活在好山好水的宜蘭,不能以空氣污染來解釋病因,只能說家族中的罹癌基因力量強大。「如果說這20個肺部的小白點給我什麼啟示的話,那就是年輕時曾是憂鬱文青的我,現在就算心情不好,時間也很短。」因為中醫認為心情不好會傷肺,她因而練就「過2分鐘就變樂觀的本領」。她也提到,感謝這些小白點讓她關照自己,也注意補充足夠營養、在乎免疫力,笑稱:「孩子太小,沒資格真的生病!」昨天吳淡如做完斷層後「宣判無罪」,肺結節沒有長大,減肥中的她特別犒賞自己吃了鹹酥雞和剉冰,歡慶自己「又可以好好的活一年」。醫師表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半需要藉由健康檢查來發現是否有異狀,通常小於1公分的結節定期追蹤即可。但若追蹤時發現結節變大、長厚,甚至型態改變就需要進行手術,究竟有哪些病徵應該注意?(原文刊登於2020/9/29,更新時間為2022/3/17)
閱讀更多
2021-12-10
照護線上
「醫師,最近天氣比較冷,我先生早上起床的時候都一直咳,咳到胸口很痛,咳出來的痰還有血絲,已經吃過感冒藥,但是沒什麼改善。」王太太擔憂的說,「疫情期間得戴口罩,可是他只要戴口罩就覺得很喘,吸不到空氣。」「咳多久了?」醫師問。「應該持續了3個多禮拜。」王太太想了想說。
閱讀更多
2021-01-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相較前兩年仍持續攀升中。由於肺癌很難早期發現,惡化快速又易復發,不是最高發病率的癌,但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