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加藤惠美子
這些人都和氣質完全無緣。面對這種人,不需要迎合,更不需要尊重,甚至根本沒必要和這種人說話。但是,千萬不能和對方競爭,否則,自己的 品格 也會遭到懷疑。
閱讀更多
2020-04-21
張曼娟
「為什麼在我做了這麼多事之後,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責怪?」「為什麼其他的手足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只有我孤軍奮戰?」「為什麼成為照顧者之後,忽然變成家中等級最低下的那個人了?」到底是什麼情況,讓不能休息的捕手成為如此孤獨、等級低下的人呢?當然是坐在高台上的「觀眾」。
閱讀更多
2020-04-09
崔仁哲
好生活就是活出美好自我的生活。個人生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自己,所以好生活就是讓自己感受到好心情,感受到對生活的滿足,以及對人生的意義。
閱讀更多
2020-04-09
崔仁哲
每個人對人類的本性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相信人性本善,他們並不會以警戒、冷漠與懷疑的態度,去面對做善事的人,而是給予支持、尊重與溫暖的鼓勵。
閱讀更多
2019-05-08
洪雪珍
是的,夠了,一切夠了,到此為止!我們不再是父母的兒女、兒女的父母、公司的員工、屬下的主管⋯⋯自己就是自己,不是某人的誰誰。從今天起,我們想做的事,不是哪個角色的責任,不是應該盡的義務,而是打從心底綻放微笑的開心事。
閱讀更多
2019-02-26
遠流出版
其實情緒真的可以訓練,所謂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所以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最後穩定成性情。
閱讀更多
2019-01-12
我年過60,又怎樣?-劉黎兒
日本社會已成老人大國,大家也懶得再談什麼少子、高齡化問題,因為談了30年了,沒大進展,只是老人比率越來越高而已,所需的社會保障支出越來越高,讓許多年輕人開始受不了,覺得老人掠奪資源,讓自己陷入貧困地獄。雖然年輕人也自覺,這跟自己不去投票有關係,國家預算都傾向老人,不過這是社會全盤大問題。
閱讀更多
2018-12-27
愛長照
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出書《下流老人》引發社會大眾對老後生活的危機意識,作者籐田指出。下流兩字,在日本的意思是指「中下階層」,和德性、 品格 無關。
閱讀更多
4/ 5
第 4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