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林暐鈞
歷經兩次破碎婚姻的鄒彤文,童年飽受家庭暴力、曾兩度自殺未遂、得了憂鬱症,如今36歲的她罹患子宮頸癌,但訪談中不見歷經風霜洗禮的深沉,更無罹癌的生無可戀。過去她被笑貧窮、沒學歷,但靠自身努力,當過駐唱歌手、模特兒、美髮師,也曾考上公務員、擁八張專業證照,並經營一家餐廳,將人生跌宕化為翻轉的動力。
閱讀更多
2023-03-07
高璿圭
當我們的肉身變成一堆灰燼時,會被裝進骨灰罈,其他東西卻會留下來。我年近八旬的父母常說:「死後東西也帶不走,我該把那些東西都丟掉,否則都只是無謂的負擔。」但那些東西依舊亂七八糟地堆積如山,甚至還加上了新的東西。那些說著「不管今天走還是明天走都不奇怪」、彷彿看透生死的老人們,對於整理自己的人生、為死亡做準備這件事,似乎依然想要逃避。
閱讀更多
2023-03-06
胡肇芳 整理
前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晚年飽受胰臟癌所苦,在2018年6月搭機飛往瑞士,進行安樂 善終 ,享壽85歲。傅達仁之子傅俊豪周一(3/6)首度站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發言台,盼能通過《尊嚴 善終 法》,允許接受安寧到一定程度仍無法減少痛苦的人,可以無痛、快速地離開。不要像他父親一樣花費巨資、長途拔涉,最後客死他鄉。
閱讀更多
2023-03-04
林暐鈞
陪你 善終 ,不僅是陪家人走最後一哩路,是學習放下摯愛,與理解自我價值的人生體悟,在告別以前,把愛好好留下來。如同作家李偉文所述,「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命是怎麼回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以及另一個終極問題,我的生命是怎麼回事?活著有什麼價值?」《陪你 善終 》新書分享會於今(3/4)登場,由蓮花基金會、三應出版社、一方青出版社等共同舉辦,場內吸引約250人入場,座無虛席,共同虛心學習「人生必修課,認識死亡與 善終 」,當摯愛的親友面臨死亡,如何協助他們走完人生?而留下來的家屬,又要如何陪伴彼此,走過無止盡悲傷,與感慨?
閱讀更多
2023-02-14
張明淑
我正一步一步準備死亡。如果我死了,留下的物品會成為遺物,但若我在死之前送出去,就成了聊表情意的象徵,所以我一直在把我的物品分送給周遭親友,作為情意象徵。有時我也會開玩笑似地跟兩個兒子說,「如果媽死了,葬禮要辦得簡單點。節省葬禮的開銷,要轉交給媽服務的社會福利機構。祭拜就免了。只是媽身為天主教徒,媽離世那天,就幫我辦追思亡者的彌撒吧!那個儀式也是一種祭拜。」
閱讀更多
2023-02-14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 譚敦慈
明天與無常,不知道何者先來。事前做好的準備,成為了面對無常的勇氣。
閱讀更多
2023-01-13
特掃隊長
我其實是個悲觀的魯蛇,尤其到了冬天,往往從早上開始就被悲觀的思緒纏繞著。雖然我常常想用清朗的心情面對每一天的開始,但很少能如此。多數時候的早上,我的心總像是被憂鬱的繩索綑綁,無力欲泣地從被窩中爬出。一天中最讓我期待的往往是吃飯和睡覺。對於不菸不賭、沒時間,又沒有什麼興趣的我來說,這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2023-01-13
特掃隊長
有次我前往某戶人家處理遺體,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屋子裡必定瀰漫著哀傷氣氛,然而,這戶人家卻不是如此。一到現場,我看見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滿場飛奔嬉鬧,大人們也正和久違的親友聊得熱絡,完全沒人出面制止孩子嬉鬧,絲毫不見喪禮常見的沉重氣氛,然而,這樣我反而比較好工作。這個案子的往生者是一位年長男性。遺容帶著笑意,看起來十分安詳,孫子們和遺孀都圍在他身旁。一個年紀約莫小五、小六的孫子,開口問了奶奶許多問題。我一面做著手邊的工作,一面靜靜聽著。
閱讀更多
2023-01-13
特掃隊長
一樁委託工作上門。地點是一處老舊狹小的社會住宅。男性委託人已在現場等候。往生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性,死因是常見的孤獨死,委託人是她的兒子。看起來委託人與死去的母親平常幾乎沒什麼互動,但母子之間不像有什麼問題,感情也並非不融洽,或許是因為他自己有了家庭,為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才會無暇顧及母親。我一邊在心裡暗自揣測,一邊跟著他走進了死亡現場。
閱讀更多
2023-01-05
柯文哲
這個女孩子最終還是沒有活下來,每當我回想起這件事,不禁感嘆:「這樣勉強安裝葉克膜,到底是在治療誰呢?是治療病人?治療家屬?還是治療醫生自己呢?」
閱讀更多
4/ 24
第 4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