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李宇銘
生活在大城市,每天總是處於各種聲音之中,就算將家中所有電器關掉,有時候也會聽到房子外的車聲、空調聲,不如農村般寧靜。長期在有噪音的環境之中生活,容易造成心煩緊張,適應了就不察覺,就好像有些人回家就開收音機、電視機,長期適應了就根本沒有聽進內容,變成一種背景噪音,增加了內心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20-05-25
郭美懿
「到了這個年紀,好的、糟糕的事情都經歷過了,我現在想要的是時間上的自由,還有健康的身體,要不然有錢也無法到處去。」48歲的柳吉遠曾是擁有8間店的服飾商,與太太一起打拼事業,卻因長期工作壓力與生活失衡,讓夫妻倆渾身都是病。7年前,太太Gina(陳蘚釀)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才讓他們學會放下,不再執著於財富得失,更透過運動與飲食控制找回健康,重新獲得人生的掌控權。
閱讀更多
2020-05-15
丘榮襄
不同國家對於身後事的習俗不同,不同的世代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則是希望回歸自然,最近興起將骨灰壓製成寶石的方式,對我來說,也很有吸引力呢!
閱讀更多
2020-03-30
微粒 (Willie)
曾幾何時,經歷了很多人事物,遭遇了很多的無奈,工作激情慢慢冷卻,也開始慢慢重視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狀況,後面幾年真正感覺到是用時間在換取薪資。
閱讀更多
2020-02-21
呂揚
67歲的林宗聖是個不折不扣登山迷,他寫過暢銷登山書、兩次獲得金鼎獎,更創立在台灣相當有名氣的登山社團「台灣登山研究所」以及「四季溯溪俱樂部」,現在則是社大老師,開設退休旅遊課程。登山資歷50年,台灣登不夠,還與助理兩人在日本自駕遊、四處登山,強調一定要「玩到不能動為止!」
閱讀更多
2020-02-03
島田裕巳
編按: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一般來說,台灣民眾花在治喪的費用,包括棺木、告別式、靈骨塔位的安放等,粗估約30萬元。當然,有些人認為儀式簡單隆重即可,有些人對靈堂佈置要求較高,根據家屬的需求不同,治喪費用將會有所增減。傳統觀念認為,父母的喪葬費用是子女的義務及應盡的孝道。隨著社會變遷,有些父母選擇簡化自己未來的葬禮,現在甚至還有「靈葬」的觀念;而這些新時代的治喪方式,對子女來說也能從過去沉重的負擔中得到解放。
閱讀更多
2020-01-30
小虎文
陶曉清在中年之後,探索內在、了解自己,她認為「每個人生命的河流不同,自己選擇去承擔」、「自己能改變的就改變,改變不了的,就放下吧!」以至於即使歷經過乳癌化療,她仍勇敢面對。她的《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每一堂,都精彩!
閱讀更多
2020-01-16
嫺人的好日子
5年內想退休?我45歲的時候從沒想過49歲就會退休,但是最近卻常遇到未滿50歲的人在談著渴望退休,台灣人的退休年齡比起美國和日本都早上好幾年,是台灣的職場這麼險惡?還是台灣人不缺錢呢?我是退休後才研究退休規劃,最近遇到這些朋友,勾起我的回憶,來整理一下如果時光倒轉,我在退休前5年會先弄清楚的幾件事。
閱讀更多
2020-01-16
陶曉清
當我在深圳擔心是不是有癌症的時候,那一幕聽到大家充滿愛心叫著我名字的畫面,出現在我的眼前時,我就一點都不害怕死亡了,我認為我已經充分地活過了。
閱讀更多
6/ 13
第 6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