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林暐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食品中毒事件引起全台食安風暴!截至目前為止,共累計18案例、2死亡、5重症,造成全國譁然。衛福部對此於昨(28日)晚間緊急召開者會,宣稱死者體內確定採樣到罕見且致命的米酵菌酸,證實為台灣首次因該毒素食品中毒死亡事件,症狀出現後1至20小時死亡、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閱讀更多
2024-03-27
許瑞云, 鄭先安
很多人把「愛自己」限縮在「滿足個人欲望」這樣褊狹的定義裡,而「滿足個人欲望」又不斷被各種商業活動詮釋為「滿足物質欲望」,所以隨處可見的廣告活動與行銷宣傳充斥著名牌精品、高檔飲食、豪華旅遊等訊息,鼓勵大家透過消費來犒賞自己,並且要放在社交媒體展示炫耀,直接或間接傳達「人應該要想辦法滿足自身各種物質欲望,這樣才算是愛自己,才顯得高人一等」。其實「愛自己」可說是個假議題,因為「愛自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當我們做了「不愛自己」的行為時,才會有「愛自己」的概念。
閱讀更多
2024-03-26
郭美懿
2位民眾上週五(3/22)相約到台北市信義遠百A1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用餐,點了炒粿條、香蘭葉飲料,未料返家後2人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其中一人因急性腎衰竭搶救11小時後不治,一位則症狀輕微,目前北市衛生局已收集相關檢體送驗。為什麼食物中毒會引發「急性腎衰竭」?症狀有哪些?民眾又該如何防範?
閱讀更多
2024-03-22
郭美懿
退休之後究竟要做什麼?每天睡到自然醒、躺沙發轉遙控器?還是環遊世界?近日有網友發文,貼出爸爸退休後的一日作息,除了規律睡眠,平日閱讀、運動、追劇,週末還會跟太太去散步、爬山、逛花市或打掃家裡,每天的行程都超精實,被網友大讚PR值100,「健健康康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很讚了」、「完美,有氧+重訓+閱讀,肯定長壽!」
閱讀更多
2024-03-22
吳淡如
傳統媒體是鐵達尼號。很多行業都面臨夕陽西照。 事實上,不少精英,比我早看到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比我優秀的傳統媒體精英,看出傳媒終究是無可挽回,雖然還沒有死亡,但必然在慢慢消頹,他們很早就跳出來,成為自媒體的大鱷。 他們在跳出來創業前,也都備受質疑:原來不是很好嗎?開電視都看得到啊!如果他還來自農村,那麼家鄉父母一定會覺得他根本是「吃飽了換餓」。
閱讀更多
2024-03-19
吳淡如
界線模糊會造成什麼影響,我相當有經驗。我的父母都是循規蹈距的教師,耳根子也軟。只要有人來說我們家孩子什麼,他們一律要求我們改進。問題在於有些人的意見是相左的,所以他們的要求可能是今天A,明天B,飄忽不定。 我媽對我要求的唯一標準,就是「符合旁邊所有大人的標準」,還有「一定要跟大多數人一樣」、「誰覺得好就要怎樣」……,這還真的是童年陰暗的回憶。
閱讀更多
2024-03-18
吳淡如
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經濟學上最對我最有用的名詞,也是最簡單的名詞,叫做「沉沒成本」。心理學上,有所謂「沉沒成本的偏誤」,也就是人們太在意過去發生的事情,把已經不可能挽回的損失當成重要的成本來計算。 舉個例子來說,今年你賣股票賺了錢,卻一點也沒開心感,你想的是過去十年其實你賠的比現在賺的多。又或者,明明你現在過得挺好,偏偏一直要緬懷曾經的不幸。
閱讀更多
2024-03-15
張德芬
在開始一段親密關係之前,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就冒然投入,往往會陷入痛苦麻煩的泥沼,糾纏不已。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2024-03-08
廖心筠
每次到府整理遺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畫面。說到底,我們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段回憶。唯有願意鬆手,和過去好聚好散,才能敞開雙手擁抱未來。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