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洛桑加參醫師
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其脆弱性時,洛桑加參醫師的見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刻的視角:生與死之間僅隔一呼一吸。這種看法不僅是一種哲學的省思,也是對於我們如何運用有限時間的一種提醒。他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並提倡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養心靈成長,避免被生活中的瑣碎或消極情緒所困。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義,並充分利用我們的每一次呼吸呢?
閱讀更多
2024-07-11
張欣民, 連世昌
市場上頻繁看到有錢人拿現金購買數億元豪宅,他們是在理財還是在洗錢呢?
閱讀更多
2024-06-14
理白小姐(梁靖悦)
當時,我最大的渴望就是:「時間自由」、「工作自由」和「工作三年存到一桶金」。因為有「工作三年存到一桶金」這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所以我渴望挑戰自己,看著自己的資產一天一天成長,會讓我非常有成就感。也因為這個渴望,常常當我陷入「要做」、「不做」欲望糾纏拉扯之間,就很輕易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購物欲,加上「極簡思維」,我把對物質的渴望降到最低。這樣的堅持與專注,而不是單靠意志力,以強烈的渴望和動機,所以一切都是自動自發,不需要他人督促:按時存錢、按時發部落格。同樣的道理也運用在理財上,按時存好退休金,對我來說,未來想要自由工作的前提,除了擁有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也必須要有 100 萬元這桶金做為基底燃料,讓股票利息生生不息,讓複利不斷湧現。
閱讀更多
2024-05-28
郭美懿
攝取過多糖份,不僅會肥胖,還可能引發罹患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心臟病、認知障礙等風險。但台灣人愛吃糖,每人每年平均吃掉26公斤,全球排名高居第11位,幾乎領先所有先進國家,而且來源不只甜點、手搖飲,連魯肉飯、蚵仔麵線等國民食物也會用到糖。如果非得吃糖,那麼黑糖、紅糖、蜂蜜會比較好嗎?對此,醫師與營養師分別給出答案。
閱讀更多
2024-05-24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14
Q:我是美芳,今年71歲,老公72歲。我的煩惱是50歲兒子鬧離婚,不但不給媳婦跟孫子們家用,還吵著想賣掉房子,因為他不想繼續付貸款了。房子本身還有400多萬元房貸未清,我跟親家商量好,想一起幫忙一次繳清,並把原本持分各半的房子過戶給媳婦,讓媳婦跟孫子們安心居住,但不知是否可行? 兒子結婚20年,媳婦今年49歲,工作薪資不錯,又把讀大二的孫女跟高一孫子教養得很好,對我也很體貼,我很喜歡她。都是我不好,沒好好教育兒子,才會變成不負責任的渣男;女兒說我太寵他,要我別老幫他擦屁股,畢竟都已是50歲的人了!我兒子2年前自稱得了憂鬱症,只有這女人願意聽他說話,對方才38歲,兩人1年多前曾分手,當時我還很慶幸,未料又死灰復燃,之後兩人就同居,幾乎完全不回家。這次兒子對離婚、賣房很堅定,一直催媳婦要趕快辦手續,而且他需要用錢,不想再每月付房貸。媳婦原本就知道他在外拈花惹草、常夜不歸宿,但還不知道這2年他已有固定對象,而且為了這女人想離婚。我兒子也只告訴她對這個家沒有戀眷,沒說其實跟小三已生活1年多了。兒子說若連房貸一起過戶,他就把房子給媳婦,不然就把房子賣掉,讓他們母子另外租房也行。至於扶養費,他只打算支付50萬元,讓小孫子讀完高中就好,再往上就要小孩自行設法。這真不像話,他自己上大學都是父母供他,從來沒打過工!他實在太絕情、太沒責任感,我都不敢說給媳婦聽,擔心對她打擊太大。現在孫女已對爸爸絕望,贊成父母離婚,而小孫子多少還希望爸爸能回家,他也不知道爸爸甚至沒想供他讀大學,知道的話會很傷心吧!我不敢把兒子為小三鬧離婚的事告訴媳婦,但親家知情,他們也不忍告訴自己女兒,因為媳婦多少還期待丈夫玩夠了浪子回頭,因此堅持不離婚。如今,兒子十萬火急要辦完離婚手續,我也不知道該不該幫兒子勸媳婦離婚?在此同時,我也擔心我跟親家幫繳貸款並過戶的事能否順利進行?因為我兒子感覺對妻兒無情無義,我擔心要過戶會不順利!
閱讀更多
2024-05-09
學老誌/凃奕豪
對許多人而言,獨旅可能是一生中都未曾有過的國內旅遊經歷,更遑論是獨自出國旅遊。然而77歲的旅遊作家依品凡,卻在52歲開始一個人的獨旅,透過「獨自旅行」讓大眾認識—老年生活也可以如此多采多姿,顛覆一般人對老年生活的想像。
閱讀更多
2024-05-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曉娟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跟先生關係不錯,兒女也都成年且懂事,但最近卻有一件事讓曉娟很煩惱。起因是曉娟剛出社會的兒子帶著女友回家住,雖然女方是因為實習關係,才來借住1個月,但在外縣市工作半年多的女兒回家後得知,卻大發雷霆,覺得爸媽不在乎她的感受,隨便讓一個外人住進來,讓她感覺不自在。「女兒是專程回家幫弟弟過生日的,但跟爸爸討論完這件事後,就沒有出來吃飯,女兒說我們把她當作『潑出去的水』…」曉娟揪心地說,兒子跟女友交往了1年多,小倆口感情好,他們夫妻也把女孩當未來媳婦看待,尤其女方是從南部北上求學,就像曉娟當年隻身來到異鄉一樣,所以能住進家裡好好照顧,也是件 好事 。可是女兒對這件事耿耿於懷,這可難住曉娟了,「兒子、女兒我都愛,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閱讀更多
2024-04-10
吳淡如
這些年,我在做任何決定時,只要是感性超越理性,通常沒有 好事 。我是在許多考驗中學會,不要只用直覺思考,不要只用「我喜歡」或「我不喜歡」來判斷,如果有明確資訊,就不要說「好像」。 職場上,如果你能用更明確的數據當訊息,那麼大家都會覺得你是一個腦袋清楚的人,也會放心許多。
閱讀更多
2024-04-07
郭美懿整理
洗頭是日常生活最普通不過的事,但你可知道多久洗一次頭髮才最健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發文分享國外大型研究,分析不同洗髮頻率對頭皮健康的影響,研究顯示一周洗髮5~6次的人髮質最好、頭皮狀況佳,反倒是一周清洗7次以上屬「過度洗髮」,易刺激頭皮過度乾燥、發紅、發炎。
閱讀更多
2024-04-06
金範錫
「司機,請盡快開到樂天酒店。」那天是我演講的日子,眼看就快要遲到,於是我趕緊在醫院前面叫了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從後視鏡看了我一眼,轉身對我說:「咦?您不是金範錫醫生嗎?」
閱讀更多
4/ 30
第 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