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黃育清
剛開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話就說的,總要慢慢相處,熟了、聊開了,才漸漸了解彼此,認識對方的好。玉是比較另類的「人物」,她快人快語,一下子就跟大夥兒熟起來,而且一點也不諱言自己為什麼會住到養老院。
閱讀更多
2020-05-08
小虎文
在保有自我價值的前提下,我認為女性具有柔軟、協調、包容度這些陰性的特質;女性最高的力量就是「接受性」。包容與柔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看見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它的價值,再把它發揮出來。
閱讀更多
2020-05-08
丘榮襄
兩位住在廟裡的朋友,提點了我老人該有的智慧,讓我以更寬容和慈悲的心態,面對自己與晚輩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4-28
小虎文
人生危機就是轉機,外頭的世界即使支離破碎,每個人仍是自己內在的掌舵者。失婚、失業,又失去孩子的監護權,聽起來令人驚恐,但卻造就她更寬廣的路。大浪來襲,就乘浪上去看風景。王怡文的第二人生,40歲後開始。
閱讀更多
2020-04-23
傅恪恩
住慣南部的老公,面對動輒7、800萬起跳,坪數卻只有1、20坪的台北房屋,充滿了怨言,「我覺得,我們還是要買透天比較好」老公這樣說著。
閱讀更多
2020-04-23
李雅雯(十方)
在婚姻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態圈」。「生態圈」裡,給錢的是「照顧者」,拿錢的是「依賴者」,彼此互生、互剋、互依、互存,層層疊疊,牢不可破。而小萱和先生的夫妻關係,是第一層、也是最核心的「照顧—依賴」網絡。
閱讀更多
2020-04-17
許皓宜
一個女人準備要結婚了,準婆婆將她喚去,把家傳的手鐲傳給她。「你是長媳,要擔負起興旺家族的責任。」準婆婆指著與自己房間最靠近的那扇門說:「未來這門後就是你的家,要記得丈夫是天,凡事要以他的意見為優先,婚姻要懂得忍讓。」女人默默地記下婆婆的話,心裡掛記的是,自己家裡也有個身體欠佳的老母親,需要女兒陪伴。
閱讀更多
2020-04-15
我們都有病、謝采倪
Kate 被確診為肝癌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為什麼是我?」而是「怎麼會那麼快?」面對那麼多親人的離去,對於自己的癌症,她總說:「我覺得我還滿幸運的。」
閱讀更多
2020-04-11
李佳蓉
從事保險業多年,一路走來,很多客戶都變成了朋友,我也看著他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理論上,當孩子踏出校園、進入社會,父母就可以卸下肩頭重擔,過起輕鬆的人生,然而,成年兒女無法經濟獨立,倚靠父母的收入度日,這樣的「啃老」例子也時有所聞。
閱讀更多
28/ 30
第 2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