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樂透人生─吳家揚
Q:蘇先生今年初65歲退休,離開待了快40年的公司,20幾年前公司推出「員工持股信託」購買自家股票,只有等到離職或退休時,帳戶內的股票才可以帶走,對公司向心力強的他,在職時期間安分地「 存股 」,隨著時間而累積到可觀的股票張數。蘇先生原本計畫是靠著股票的股息當退休生活開銷,但是真的退休了,也拿到股票後,公司股價開始飆漲,1個多月漲幅超過50%。這麼激烈的漲幅,讓他擔心股票漲太快而崩跌,讓心情一直受到影響。由於他過往股票投資,常常因為聽名牌而損失慘重,讓他擔心這次也會是紙上富貴來去一場空,反成壓力來源。到底該如何調整策略?退休金要繳稅嗎?
閱讀更多
2021-05-17
施國文
他直到調不到錢來補足券商追繳金額,最後被迫認賠售股,全部殺出後拿回來的錢連還銀行借款都不夠,從大賺幾百萬到大賠出場,這一來一回賺賠間的差額相差近千萬!這一堂融資交易的課程價值何止千萬,還輸掉了對股市原有的自信心。
閱讀更多
2021-05-11
阮慕驊
股票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基本分折、技術分析,經濟宏觀與微觀面也要研究。這些都搞懂後,還不見得會賺錢。但股票又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好像跟先前所提的複雜的、又內幕重重的特性相反,令人無所是從。
閱讀更多
2021-05-10
張琨琳(小富爸爸)
我第一份工作是1997年,在花旗銀行從事房屋貸款專員。還記得主管當時告訴我們,在外商銀行一定要學會投資,才能算是一個銀行家,天真的我也認為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銀行家,所以1999年,便憑藉著感覺開始投資台灣股市、基金。
閱讀更多
2021-04-26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很多投資達人在去年都說不要再買「定 存股 」了,因為它們的漲幅遠遠落後大盤,最近這個月又說它們漲太多了,殖利率會下降,所以也不該買。
閱讀更多
2021-04-26
方天龍
當你到了50歲時,如果不含房子,需要擁有多少資產才夠呢? 1,000萬?2,000萬?還是更多?為什麼這個期望,大多數人都可望而不可及?感嘆著錢還是愈理愈少;其實只要擁有正確的觀念,做好準備,認清一些「生財法則」,50歲財富格局絕對大不同!
閱讀更多
2021-04-19
MIN
自110年1月1日起,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費率由1.91%調漲至2.11%,而起課門檻為單筆2萬元(含)。其中股民最關心參與除權息所拿到的股利所得,只要單筆給付達2萬元(含)以上,一樣需要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閱讀更多
2021-04-14
唯泰老師聊股事 / 陳唯泰
台北股市今年的高檔延伸波,帶動了許多久久不曾動過的類股,不只是電子,金融以及傳產股都有所表現。害我都不禁去確認一下,今年到底有沒有要選舉,因為以往只有大選年或是大選之前一年,會有如此亮麗的股市,既然沒有,那就表示我們的經濟以及股民的水準都有明顯地成長囉。
閱讀更多
2021-04-12
陳榮華
編按:從冷板凳業務員到股市高手,作者陳榮華曾走過瀕臨破產的人生巨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股市分析的熱愛,透過不斷地「技術練功」與「心理修煉」,光是靠操作鴻海一檔股票,就能從300萬元資金,6年滾出2千萬元。 陳榮華從2000年起,成為專職的投資人,他沒有 存股 ,但卻能賺到足夠的錢,除了供給3個念資優班的小孩生活所需,交換學生、遊學、補習也都少不了。 期間歷經多次股災,資產也不斷地累積。他如何做到的?一套完整而且規則清楚的技術分析SOP罷了。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