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存股領息退休,好怕股市崩盤!退休後操作以「睡得著」當標準,這樣做能更安心

想靠存股領息退休,好怕股市崩盤!退休後操作以「睡得著」當標準,這樣做能更安心

Q:蘇先生今年初65歲退休,離開待了快40年的公司,20幾年前公司推出「員工持股信託」購買自家股票,只有等到離職或退休時,帳戶內的股票才可以帶走,對公司向心力強的他,在職時期間安分地「存股」,隨著時間而累積到可觀的股票張數。

蘇先生原本計畫是靠著股票的股息當退休生活開銷,但是真的退休了,也拿到股票後,公司股價開始飆漲,1個多月漲幅超過50%。這麼激烈的漲幅,讓他擔心股票漲太快而崩跌,讓心情一直受到影響。

由於他過往股票投資,常常因為聽名牌而損失慘重,讓他擔心這次也會是紙上富貴來去一場空,反成壓力來源。到底該如何調整策略?退休金要繳稅嗎?

 

A:我對台股的評價還算正面,股票投資績效根據心理素質、經驗和狀況,因人而異。蘇先生自己的投資經驗和對公司及產業的了解,比起獲利、更害怕損失,蘇先生的顧慮是有他的道理。

 

我個人離開職場10幾年,以自己經驗來說,我認為退休後的風險資產,最好以「睡得著覺」為原則。退休人士最重要的資產是「健康」和「親情」,擔心股票漲跌這種無形的壓力,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人一緊張也容易壞了關係。

 

獲利部位先落袋為安

 

所以,我建議他可以先將額外獲利的部位落袋為安,這部分是「意外」得來,可以將此資金移轉他用,例如購屋或買保險等,讓原本自己安心地配息過活計畫也可以持續。

 

那退休金要繳稅嗎?蘇先生也特別關心退休金「稅」的問題,以其為例,說明許多退休人關心的稅金問題:

 

勞保老年給付免納所得稅

 

蘇先生的退休金來源有3筆:第一筆是勞保老年給付,第二筆是勞退舊制,第三筆是「員工持股信託」。

 

1、老年給付:年金公式=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1.55%。他慢5年才領,每個月可以多領20%。

 

《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7款規定:「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給付」免納所得稅,所以勞保老年給付免納所得稅。

 

2、勞退舊制:最高45個月,退休金=退職前6個月平均工資*45。

 

「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享有定額免稅金,免稅額計算分為兩種情形:1.若一次領取退職所得,免稅額就是18萬元乘以服務年資,超過18萬元未達36.2萬元乘以年資,減半計列,超過36.2萬元乘以服務年資,全數計列。2.若是分期領取,免稅額則為78.1萬元。超出免稅額的部分,要併入綜合所得總額申報。

 

除了少數超高薪資所得者外,絕大多數的勞工是不需繳退職所得稅的。

 

3、員工持股信託的股票:買賣價差,免證所稅。

 

但股利按分配的所得類別課稅,如果股利單筆超出2萬元,需要另繳補充保費(2.11%)。

 

房地產和保險是「放錢」好工具

 

與其擔心股票回跌,不如將股票賣出的獲利,轉往不動產或保險。不動產和保險的好處是可以節省「遺產稅」。

 

不動產是利用「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遠小於市價」來節稅的,例如市價2000萬元不動產,土地公告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可能只有不到400萬元,中間價差1600萬元就「消失」了,遺產稅申報總額就少了1600萬元。

 

保險,只要保單上受益人的位置有填寫受益人名字或法定繼承人,就可以免遺產稅。但如果金額太大,例如超過4000萬元,就可能產生「最低稅負制」中的所得稅。一般人是繳不到這種稅的,也要注意避免「保單8大態樣」的實質課稅。

 

退休後要做什麼?

 

人們常質疑自己是「為生活而工作」,還是「為工作而生活」,這個疑問到退休之後不再是問題,反而退休之後要找事情做,因為忙碌慣了的人,一下子無所事事,時間太多又無法自處,是很恐怖的。

 

假設蘇先生有人願意聘他當顧問,即使已經退休領取老年給付,如果重回就業市場,除薪水外,雇主還是要給付3筆錢:健保費、職災和6%勞退。

 

如果可以,至少在退休前5年,就要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以興趣為出發點,開始經營自己離開職場後的園地,才不會因為日子突然改變而無法適應。

 

Tips:

1、員工持股信託:屬於個人帳戶,公司用這個帳戶的錢買公司股票。員工每個月提撥部分的薪水(有上限)進這個帳戶,公司相對提撥相對金額進這個帳戶(也算變相加薪),來購買公司股票,具有鼓勵員工性質,待在公司期間,股票只進不出,達到「專款專用」複利的效果。

 

2、保單8大態樣:重病投保、躉繳投保(亦即保費一次繳清)、舉債投保、高齡投保、短期投保、鉅額投保、密集投保、保險給付相當於已繳保險費(此舉違反保險本意)。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