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8
黃軒醫師
對於每個人,不僅是對想好好善終的人而言,家都是最熟悉、最有情感歸屬的地方。每個人都想回家,但是那要看有沒有家人如此支持善終,有能力在家照顧病患,一直到過世,做到美好善終。「每個人都有家,但不見得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能力與共識,有些家人根本無法在家好好善終...。」
閱讀更多
2019-06-26
愛長照
「無論如何,我都不想氣切。」,或是「如果有一天我沒有意識,只能依靠呼吸器,請幫我拔管……」是不是周爺爺最後的生命可以保有比較多的生活品質?是不是他的兒女們就不會這麼受苦?是不是……?
閱讀更多
2019-06-13
伯尼‧西格爾
人們不是正在活或正在死,他們不是活著就是死了。給他貼一個末期的標籤,其實就是覺得他已經死了。這是錯的。如果還活著,就可以用愛、歡笑與生存來參與這個世界。
閱讀更多
2019-06-10
吳若權
中年子女與銀髮父母的緊張關係,讓彼此既相愛又疏離,明明很想擁抱對方,卻又擔心被刺傷。有位知名的檢察官好友,以正義形象行走江湖,讓人感覺他好打抱不平,卻也偶爾會在臉書發文,提及百忙中利用週末回南部老家探望父母的感觸,怪自己沒有能夠盡力承歡膝下,說出許多中年子女共同的心情。
閱讀更多
2019-05-03
人生雜誌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取捨,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哲學。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人是慈悲。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閱讀更多
2019-04-11
安寧照顧基金會
導演吳念真去年(編按:2015年)曾因摔傷導致顱內出血,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彷彿死過一次」的親身體驗,讓它理解: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一刻 安詳 離開。
閱讀更多
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歷經生與死的層疊交會,方念華如今想來,心中仍有對至親的不捨,然而在陪伴母親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路上,盈滿她心中的,除了悲傷,更多的是學習、感觸,以及無盡的感謝
閱讀更多
2019-03-07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季刊
還記得阿公那一天精神特別好,舒服地泡在浴缸裡,還不斷稱讚我們到宅沐浴車服務有多棒,每次泡澡都讓他好舒服…「我還想多泡一下」這句話言猶在耳,這天卻是我們為癌末阿公最後一次服務。
閱讀更多
2019-02-22
楊美娟
這年頭,大街小巷開滿了咖啡館。某些咖啡館因此特意搬到難以發覺的地點,或許是市場二樓,或許是舊公寓,這些難找得要命的咖啡館,往往最讓人安心自在。我們請到了素來喜愛在地點難尋的咖啡館,埋首寫稿的媒體工作者陳靜宜,由她來帶著我們去九家隱身在巷弄間的咖啡館,感受這些角落是多麼令人流連,一起出發吧。
閱讀更多
2018-12-27
林靜芸
許先生是台灣著名的金融專家,退休之後沒有閒過,他是文化協會會長,89歲獲頒勳章,表揚他推廣日本茶道及美術。
閱讀更多
8/ 10
第 8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