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NOW健康
統計顯示,30年來,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可怕的是發生率還在繼續上升。而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4期)癌。在台灣,剛診斷出肺癌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從55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
閱讀更多
2020-09-15
李易紓
你是否有過大拇指第一個關節突然痛到不行,而且在大半夜發作呢?這有可能是急性痛風,尤其好發於40歲以上熟齡世代,多是 家族遺傳 ,飲食習慣又偏好海鮮、啤酒,讓痛風找上門。
閱讀更多
2020-09-10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王先生有 家族遺傳 的高血壓,25歲就開始吃藥控制,服藥長達20年,加上工作壓力大,使他的情緒起伏很大,常常控制不住發脾氣。心情不好,連帶免疫系統也變差,蕁麻疹頻繁發作,還是只能吃藥抑制症狀。他表示進入中年後,想要運動卻力不從心,因為體力不好,很容易疲累。
閱讀更多
2020-07-15
楊雅婷
48歲張先生3年前,被診斷出右側頰黏膜有均質性厚白斑,而接受切除手術,也因此戒掉30年抽菸、飲酒及嚼檳榔等習慣。因工作忙碌,故手術後就沒再回診追蹤,加上覺得口腔都無不適感,也因戒除菸、酒及檳榔的習慣,就沒再多留心。
閱讀更多
2020-07-10
楊雅婷
69歲的李姓婦人最近一個月出現背痛及上腹痛,也陸續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的症狀,於診所拿胃藥治療,仍未得到改善,排尿呈現茶色合併有黃疸發生。轉至成大醫院求診,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胰臟癌,令病人和家人都難以接受。平日不菸不酒,為何還會罹患胰臟癌?
閱讀更多
2020-06-20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衛福部公布最新108年十大死因排行,癌症依舊居高不下,蟬聯38年十大死因之首!而最新106年十大癌症排行也與前一年度(105年)相同,前三名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肝癌、大腸癌次之。
閱讀更多
2020-06-08
林芷揚
20210926編按:一名聯發科工程師於2020年7月,在北市寒舍艾美酒店的艾美會館游泳,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雖數度向櫃檯求救,最後仍因心肌梗塞不幸離世,家屬認為,飯店人員忽視求救訊號,延誤送醫逾40分鐘才導致憾事,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中。究竟要怎麼減少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平時該如何保養身體?根據衛福部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自105年來心臟相關疾病持續位居第2名,且死亡人數有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發生心臟相關疾病的原因,除老化、 家族遺傳 外,還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問題,以及肥胖、過度勞累、吸菸等。提醒民眾,平時應從飲食、運動、壓力抒發著手,保護心血管健康。
閱讀更多
2020-04-16
林志豪醫師
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因為這兩個都是外國語翻譯過來,所以大家會聽得很霧煞煞。教大家最簡單的,巴金森氏症就是一種動作障礙的疾病,動作會出現一些問題,那阿茲罕默症他是一個認知功能的障礙,會有記憶的問題。所以兩個不要搞混了。
閱讀更多
2020-04-13
陳志金
醫生在意的並不是掛號費,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提供了專業,你就必須付費。」偏偏很多病人不了解,他們只是想辦法省錢。這種狀況甚至也發生在自費門診,有位醫師朋友就分享,一對前來「諮詢」遺傳疾病的夫妻,看診結束後,覺得「只是『問問題』而已,為什麼要付掛號費?」⋯⋯
閱讀更多
2020-04-13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專科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每年在台灣奪走超過2.3萬條性命,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3的心因性猝死發生在過去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身上,多達2/3發生在過去沒有心臟病病史的患者身上。這些人過去可能曾出現輕微症狀但自己沒有警覺,有些人則從未出現任何症狀。
閱讀更多
6/ 9
第 6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