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郭美懿
母親節將至,多數人會團聚吃大餐、送禮物給媽媽,但對許多弱勢家庭的媽媽來說,她們唯一願望,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從小罹患水腦症的惠真,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20歲,但她的母親卻從未放棄過女兒,離婚後一人兼2份工作,辛苦掙錢拉拔惠真和其他3個孩子長大。今年惠真51歲了,媽媽透露多年來的秘密:「我從不幫女兒慶生,因為怕神明知道惠真超過20歲,會把她帶走,所以我們寧願不過生日,傻傻地過生活,只希望我女兒平安。」
閱讀更多
2021-10-07
劉煥彥
《今周刊》今天舉行第五屆「幸福熟齡台日論壇」,在主題為「創新共享、打造樂齡生活」的對談中,從地方首長、醫療體系創辦人到醫院院長都提到,做好老人照護不能只靠政府,宜推動照護產業化,讓商業機制補足政府力有未逮之處,不僅有助打造樂齡台灣,更可以降低年輕人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其次,若商業化的照護服務做得好,也能讓久居國外的長者願意返台定居,在台灣終老。另外,隨著台灣成為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更將步入日本經驗成為超高齡社會,國人可以及早改造家中環境,先一步打造適合老年的生活環境,而不是等到真正變老才動手。
閱讀更多
2021-09-06
優照護
黃爸爸是一位退休教師,雖然已經80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閒不下來的他將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很好,不只有自己的交友圈,甚至在生活上還能幫忙同住的兒子品碩做一些簡單的家事。
閱讀更多
2021-06-11
照護線上
「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
閱讀更多
2020-11-02
李易紓
《今周刊》於10月29日舉辦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到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談談台灣的「醫養合一」新趨勢。張育美說,台灣2025年就要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在台灣醫療品質高、可近性高,加上醫療負擔能力高的狀況下,應該以醫療為核心,結合5G長照服務(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 居家服務 、居家藥事),建構出「醫養合一」的大健康互聯網。
閱讀更多
2020-10-29
黃健誠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面對此一趨勢,你是否有想過,自己的老後生活要怎麼過?除了長照外,死亡更是人生最後、最大的課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今(29)日在《今周刊》主辦的「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中提到,隨著去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大家應了解,人有自然死亡的權利,因為,如果自己不做決定,壓力會落到所愛的人身上。
閱讀更多
2020-05-15
小虎文
阿彬叔叔談到,他不是沒有「負面」的時候,只是覺得不需要特意提起。「我覺得我很會『轉念』,負面的事我們聽得還不夠多嗎?生活中總有正向開心的事,把焦點放在快樂上,才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閱讀更多
2020-03-10
NOW健康
在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數大量增長的情況下,目前已經可以看出病患樣貌雛形,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一旦染病,重症風險大幅提高。高齡社會的台灣,必須預先準備可能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特別長照機構匯集眾多年長者,群聚與重病風險都高,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建議,長照機構防疫整備必須與醫療院所相同。
閱讀更多
2019-12-16
劉佳宜
六十七歲的湯伯因為關節疼痛、暈眩與胸悶,經急診評估之後轉住院治療。護理師看見陪伴的大女兒,在照顧上有很多焦慮跟緊張,所以希望社工師能前去瞭解,他們是否需要幫忙。
閱讀更多
2/ 6
第 2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