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郭美懿
面對親人重病臥床,「救到底」究竟是為了病人好、還是家屬求心安?甚或滿足其他目的?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在臉書粉專表示,院內一名中年女性已癱瘓臥床多年,滿頭壓瘡深可見骨,但家屬堅持一旦病況危急,「要繼續救到底」、「去加護病房補助金比較多」,讓蘇一峰感慨:「最痛苦的人間地獄在醫院深處!」
閱讀更多
2024-10-28
徐超斌, 謝其濬
突如其來的中風,改變了一切。徐超斌明顯變得消沉,不太愛說話。下班後,他也不再跟以前一樣,找大家一起吃喝說笑。他經常坐在電腦前,沉默地盯著螢幕。為了鼓勵徐超斌振作,老戰友張小雲建議他寫部落格抒發心情。一開始,徐超斌顯得興趣缺缺,張小雲為他註冊了帳號,他也只是看看別人的文章,自己一篇都沒寫。幾個月後,他突然心血來潮,開始寫下他的部落醫師手記。
閱讀更多
2024-10-25
徐超斌, 謝其濬
「超人醫師」徐超斌頂著一頭醒目的亂髮——看似不修邊幅,其實是他刻意維持的「帥氣」。歲月染白的髮絲微微發亮。他黝黑的臉上帶著幾分疲憊,溫和的眼神混雜了滄桑。他現在是台東南迴診所的院長、專職醫師。這天,星期三,下午是他從事 居家 醫療的時段。每個星期,他會做兩次出診,另一次是星期五。
閱讀更多
2024-10-22
郭美懿整理
時序即將入冬,冷颼颼的天氣配上一份熱呼呼餐食,是不少人的小確幸;然而接觸熱水、熱食、熱湯的機會一多,近期燒燙傷的機率也隨之增加!醫師提醒,除了 居家 、職場與用餐環境防止燒燙傷,「濕滑的地板」、「不穩定的桌子」也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
2024-10-21
遠藤洋
作者遠藤洋1987年生於埼玉縣,今年36歲,9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目前是專業投資人、自由工作者,主導投資社群群組ixi。遠藤就讀東京理科大學的三年級暑假,決定做一件新的事情,於是將當家教打工存下來的錢當作本金,在完全沒有知識的狀態下開始投資,結果短短兩周就賠光(更曾有一晚就噴掉800萬日圓的紀錄)。親身體驗到「與其投資知名企業的股票,不如投資小型股」,「與其分散投資,不如集中投資」,其實才是真正的低風險、高報酬。大學畢業後,雖進入有前景的創投企業工作,但仍然決定用投資所得的資金為資本,在26歲時獨立創業。服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自創「1年內股價會漲3倍以上」的完全打擊公式,集中投資於小型股的風格,一年最大獲利達到600%以上,1支個股的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達成了「即使只投資一支個股,也能獲取破億」的報酬。他33歲時就財富自由,現在一年有200天都在旅遊,人生自由最大化。在新書中,他以自身的投資經驗、68個QA形式,教你學會挑出穩賺股,不管你是投資小白、想進階的存股族,還是總賺少賠多的老手,都能培養讓獲利放大翻倍的驚人選股力。
閱讀更多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2024-10-01
優照護
隨著全球人口逐漸老化,高齡者的健康照護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而如何透過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來維持高齡者的健康,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閱讀更多
2024-09-30
劉詩瀚
老媽跌這一跤,如果沒有許小姐,俊彥(化名)差點得辭職回台。來崑山已經快一年了,當初公司宣布調派時,俊彥的妻子玉華(化名)好幾天不跟俊彥講話,連俊彥的妹妹芷婷(化名)也一直說:「爸媽年紀這麼大了,你還跑這麼遠賺錢,難道不能跟老闆求情嗎?」這讓俊彥很為難,他能理解大家擔憂的點,但如果拒絕調派,別說升遷無望,恐怕連飯碗也難保。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9-26
劉詩瀚
沛君(化名)從小就跟爸爸的感情特別好,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與最小的孩子,總是得到爸爸最多的關愛,但爸爸的關愛並不是寵溺,他不會過度保護沛君,反而希望沛君多去嘗試各種事物,因此常常陪著沛君去挑戰新事物,培養出沛君勇於挑戰的個性。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