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郭美懿
不少女性在健康檢查時都會發現乳房長了「纖維腺瘤」、「囊腫」等良性腫瘤,認為沒有健康威脅,就忽略定期追蹤。但醫師表示,乳房纖維腺瘤約有0.002%~0.125%變成乳癌,而乳管內腫瘤轉變成惡性的機率更達16%,若發現良性腫瘤持續增生,就要注意其變化。而新式的「真空輔助連續乳房切片微創手術」,與3年前的傳統手術相比,傷口小約10倍,目前已成為乳房良性腫瘤的主流治療方式,更能精準揪出癌變病灶,減少誤診風險。
閱讀更多
2025-04-0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雞排、鹹酥雞、牛肉麵、珍珠奶茶是台灣人的最愛,卻也容易引起大腸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二○○六年以來,大腸癌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二名,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名。行健醫療肝膽胃腸科醫師黃欣智表示,飲食西化及家族遺傳史,是造成大腸癌最主要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5-03-28
郭美懿
老人跌倒是硬傷,即使當下覺得沒事,也要慎防看不見的慢性傷害!雲林一位83歲老先生平日身體硬朗,但近1週突然走路歪向一側、講話含糊,人也變得淡漠,送醫後發現不是中風、失智,而是2個月前曾因閃躲野狗跌倒撞到頭,導致其左側腦部慢性硬膜下出血,幸而即時開刀引流陳舊血水,術後4天就出院恢復健康。
閱讀更多
2025-03-14
NOW健康
70歲的林爺爺,突如其來的劇烈腹痛,竟是肝腫瘤!來到台北慈濟醫院,電腦斷層檢查顯示1顆5公分大的肝腫瘤,情況危急。經診斷為早期肝癌,且未轉移,由一般外科陳昱天醫師進行手術。由於林爺爺與太太相依為命,沒有工作,考量經濟壓力,起先婉拒所有治療方案,所幸在醫師、專師、護理師及社工師不懈協調下,最終由陳昱天醫師執行手術,將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術後林爺爺恢復狀況良好,5天後平安出院。
閱讀更多
2025-03-13
徐紫柔/愛的光波影像社企公司負責人、導演
編按:本文作者徐紫柔是紀錄片導演,私下常跟家人拍攝有趣的影片,2023年她與阿嬤鍾景妹合作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全台票房突破百萬,也讓97歲阿嬤瞬間變成全台灣最高齡的網紅。令人意外的是,鍾景妹阿嬤已失智20年,家人以正面好玩的方式面對阿嬤的記憶消退,接受彼此的樣子,一起去做有趣的事,如同徐紫柔所說,「即使記憶會消失,愛不會。」
閱讀更多
2025-03-11
周司麗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戲劇。有的人的戲劇很精采,有的人的戲劇很枯燥,有的人的戲劇很悲涼……每個人的人生戲劇不同,在生活中經歷的事件和體驗就不同。關於人生戲劇存在一個問題:人究竟是在生命結束時,才完成劇本的書寫;還是劇本早已寫好,生命如何結束,只是劇本的一部分?
閱讀更多
2025-03-05
萬芳醫院新聞稿
一名50歲的許女士近日突然感到肩膀劇烈疼痛,稍微一動就痛,不僅嚴重影響日常活動,連睡眠品質也大受干擾,她原以為是罹患五十肩,嘗試自行服藥及熱敷,但症狀未見改善。為了尋求解方,她前往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就診,經陳臆文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為「肩旋轉肌腱大範圍鈣化並伴隨急性發炎」,以超音波導引治療後,許女士的疼痛顯著緩解,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2025-02-14
照護線上
「那是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發現時腫瘤約10公分,而且已經侵犯門靜脈。」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余俊彥醫師表示,「經過討論後,決定接受釔-90治療,從肝動脈注入釔-90微球進行體內放射治療。」三個月後的電腦斷層 影像 顯示,腫瘤縮小到約4公分,於是接受手術治療。余俊彥醫師說,目前已經過4年,患者的狀況穩定,沒有復發的跡象。
閱讀更多
2025-02-13
照護線上
肝癌是台灣重要的健康議題,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會在較晚期才發現肝癌。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教授鄭汝汾醫師表示,當腫瘤較大、較多或侵犯重要血管時,可能無法直接進行切除或肝臟移植,必須考慮多種整合性治療,包括肝動脈栓塞、標靶治療、免疫治療、釔-90微球放射治療等。接受這些治療後,如果能夠讓腫瘤降期,患者便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
閱讀更多
2025-02-12
NOW健康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怡文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