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心律不整

顯示第 11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77

眼睛也會中風?50歲後當心「眼中風」失明 醫師:注意6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5-25

林芷揚

眼睛也會中風?50歲後當心「眼中風」失明 醫師:注意6大危險因子

眼睛也會中風?「眼中風」有如不定時炸彈,發病前毫無症狀,除造成視力瞬間喪失外,並不會感覺疼痛。醫師提醒,大部分發生眼中風的病人,都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有三高的民眾要特別當心。

閱讀更多

50歲後體力差、夜間盜汗,竟是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醫師:4徵兆要注意

tCol 2020-04-27

林芷揚

50歲後體力差、夜間盜汗,竟是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醫師:4徵兆要注意

今年86歲的吳阿嬤熱愛運動,每天以游泳來保養身體。7年前發現腋下腫大,原先不以為意,但腫瘤隨時間逐漸變大,吳阿嬤就醫檢查後確診,罹患了罕見的惡性淋巴癌「被套性細胞淋巴瘤」。淋巴癌好發於50歲以上,且初期症狀不明顯,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60歲退休族頭昏昏,被誤判是焦慮和憂鬱 醫師:暈眩有6大原因,看這2科才對

tCol 2020-04-24

林芷揚

60歲退休族頭昏昏,被誤判是焦慮和憂鬱 醫師:暈眩有6大原因,看這2科才對

劉先生是一位61歲的退休商人,自稱過去因為工作需要,菸酒不忌,59歲那年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放了支架救回一命後,就開始整天都感覺頭暈暈的。起初,其心臟科醫師認為劉先生是心肌梗塞後,擔心生命再次有危險,而引起相關的焦慮症狀,只要服用輕度的抗焦慮藥物就可以緩解,但劉先生頭暈的感覺一直存在,讓他整天生活都很痛苦。其後,又被診斷有憂鬱症,但服用抗憂鬱劑,病情也不見起色,反而造成頭昏加重、無力、想睡覺的症狀。出現暈眩、頭暈、頭昏的症狀時,究竟應該看哪一科?

閱讀更多

0330更新:新增8例確診、3例死亡!實名制口罩將增量:成人每14天可買9片

tCol 2020-03-30

林芷揚

0330更新:新增8例確診、3例死亡!實名制口罩將增量:成人每14天可買9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案299至306;另外,新增3例死亡病例。

閱讀更多

升官壓力大?三高指數猛飆升!

tCol 2020-03-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升官壓力大?三高指數猛飆升!

日前有一位剛邁入40歲的金融業外匯經理人,有定期來院內全身健檢的習慣,近期卻發現異常紅字,「我最近除了頭痛胸悶還伴隨著頭暈目眩,以為是年紀到了,體力不如從前,就沒有太在意。」原來是因為工作升官,體力與時間幾乎投資在工作上,應酬量更是大幅增加,三高指數猛然飆升,進而深入檢查出血管有硬化、阻塞的跡象,所幸有良好定期健檢的習慣,才能迅速揪出原因。

閱讀更多

頭暈症狀是低血壓、心律不整、腦中風還是梅尼爾氏症?該看哪一科,要做心電圖?專家立馬告訴你

tCol 2020-03-06

寶瓶文化

頭暈症狀是低血壓、 心律不整 、腦中風還是梅尼爾氏症?該看哪一科,要做心電圖?專家立馬告訴你

與頭暈有關的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到底要看哪科呢?

閱讀更多

選舉症候群!參加造勢活動太激動中風?醫師:5因素才是關鍵

tCol 2020-01-09

林芷揚

選舉症候群!參加造勢活動太激動中風?醫師:5因素才是關鍵

「原本都好好的,但突然左手、左腳沒有力氣癱軟在地,感覺想講話也講不出來!」66歲的陳伯伯日前參加選舉造勢活動,在現場氣氛熱絡時突然倒下,被身旁親友緊急送醫,確診為腦中風後緊急給予治療。

閱讀更多

什麼是正向健康的退休人生?3種健康資產,50歲前就開始儲蓄:多交朋友、保持樂觀

tCol 2020-01-08

馬汀.塞利格曼

什麼是正向健康的退休人生?3種健康資產,50歲前就開始儲蓄:多交朋友、保持樂觀

和睦的婚姻、七十歲還可以一步跨三級台階快步行走而不會氣喘吁吁、朋友眾多、全心投入的嗜好、圓滿的職場生涯等等。

閱讀更多

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3個方法」走向健康正向的幸福人生,交朋友也是其中之一

tCol 2020-01-08

馬汀.塞利格曼

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3個方法」走向健康正向的幸福人生,交朋友也是其中之一

快樂的人有比較大的社交圈,而社交網絡的大小又跟老年的健康很有關係。憂愁的人可能想要朋友,但是朋友卻不喜歡憂愁的人,悲觀者的寂寞可能是走向疾病的路徑。

閱讀更多

甲狀腺亢進10大症狀要注意 慎防致命「甲狀腺風暴」

tCol 2020-01-06

林芷揚

甲狀腺亢進10大症狀要注意 慎防致命「甲狀腺風暴」

小花最近常常心悸、走路會喘,體重這一個月又突然減輕5公斤,就醫後被診斷出甲狀腺亢進。若沒有妥善治療,容易引起 心律不整 、骨質疏鬆,甚至引發「甲狀腺風暴」而有致命危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