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照護線上
「醫師,我母親前兩天又昏倒了。」王小姐憂心地說。「可能是主動脈瓣狹窄的問題又惡化了,」醫師蹙起眉頭說,「我們再做一次心臟超音波,評估目前主動脈狹窄的狀況。」「最近已經昏倒三次了,是不是應該開刀換瓣膜?」王小姐問。「主動脈瓣狹窄惡化會危及性命,的確要考慮把損壞的瓣膜換掉。」醫師點點頭說。
閱讀更多
2021-07-31
翁申霖
擔任亞東醫院6年院長的 心臟外科 名醫林芳郁於2021年7月29日卸下重擔,交棒給同為 心臟外科 專家的邱冠明。林芳郁曾任衛生署長、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院長,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致詞時特別將林芳郁對後輩的提拔形容為「走在巨人的肩膀上」,林芳郁卸任院長一職後,將轉任董事長特別顧問。林芳郁的兒子,同時也是創投經營者、現任台灣大哥大集團總經理的林之晨,在爸爸退休的那一天,也在臉書上有感而發地寫下他眼中的父親。
閱讀更多
2021-05-07
李易紓
下肢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是下肢靜脈逆流及靜脈高血壓的產物,不只是美觀問題,且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輕者腿部腫脹、蜂窩性組織炎、大出血、難癒性潰瘍、及心臟回流缺血胸悶,重者靜脈血栓造成致命肺栓塞。靜脈曲張患者一旦發生下肢紅腫熱痛等症狀,就應迅速到靜脈曲張門診接受詳細下肢靜脈血流檢查及後續治療,其中以微創靜脈內雷射手術治癒率高、併發症風險低。
閱讀更多
2021-03-16
李易紓
23歲凱渥名模張誌軒,在週二(3/16)驚傳猝逝。妹妹透露周一深夜,張誌軒在運動時突然心臟不適,送醫途中已無生命跡象,到院急救無效,醫師判定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
閱讀更多
2021-02-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世界先進行政副總經理劉啟光先生因主動脈瘤破裂病逝,震驚全台。冬季氣溫驟降,面對發生率逐漸增加的主動脈剝離症及主動脈瘤,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醒,民眾一旦出現急性胸痛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65歲以上民眾要特別留意,男性發生機率更是女性的3到4倍!早期的主動脈剝離症及主動脈瘤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定期健康檢查及防治三高才是基本之道!
閱讀更多
2020-09-09
林芷揚
一名65歲婦人日前因頭暈跌倒,造成頭部撕裂傷緊急送醫,經急診醫師檢查,確診中風後隨即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發現病人有心雜音,進一步檢查,發現左心房長了一顆約5公分大的「黏液瘤」,所幸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醫師提醒,心臟黏液瘤的症狀不典型,若有頭暈、心悸、喘等症狀,建議尋求心臟科醫師診療,切勿輕忽。
閱讀更多
2020-09-02
林芷揚
來台工作2年的越南移工阿新,日前出現容易疲累、睡覺到半夜會因胸悶、喘不過氣的情形而驚醒的狀況,誤以為宿舍鬧鬼,後來又出現咳痰有血的症狀,就醫後才知道罹患風濕性心臟病。在台灣,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以65歲以上長者居多,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閱讀更多
2020-07-02
吉兒.施萊辛格
作者吉兒.施萊辛格是CBS新聞網商業分析師,也是全國知名的「吉兒談錢」廣播節目主持人,她提供財務規劃和投資建議,將近30年之久。她的客戶有 心臟外科 名醫、備受推崇的律師、睿智的科學家與資深的企業管理者,但這些大家公認的聰明人卻在理財方面犯下大錯,而必須付出驚人的代價,像是失去家園、人生支離破碎、放棄追尋夢想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呢?吉兒曾有幾次重大的投資失誤,她花了很多時間分析自己以及其他聰明人,為什麼會犯下類似錯誤。最後她明白:金錢深深牽動著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成為情緒的俘虜,所以,要探討如何聰明理財,就得先理解聰明人的情緒盲點。
閱讀更多
2020-05-27
林芷揚
80歲的王婆婆因左腳發黑到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為「急性重度下肢動脈阻塞症」,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有截肢的風險,所幸經治療後幸運保住左腳。醫師提醒,腳中風好發於55歲以上,應特別留意。
閱讀更多
3/ 4
第 3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