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心臟病

顯示第 2312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胸痛就是心肌梗塞?她發現自律神經失調 胸悶原因多,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

tCol 2020-06-24

林芷揚

胸痛就是心肌梗塞?她發現自律神經失調 胸悶原因多,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

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發現自己的症狀和心肌梗塞好像,相當擔憂。醫師指出,李小姐其實是因為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

閱讀更多

50歲後攝護腺肥大,別讓膀胱退化、洗腎跟著來!醫師4招保養攝護腺

tCol 2020-06-24

林芷揚

50歲後攝護腺肥大,別讓膀胱退化、洗腎跟著來!醫師4招保養攝護腺

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困擾,若攝護腺腫大嚴重又未及時治療,有可能引發腎衰竭,甚至面臨洗腎風險。醫師提醒,平日加強保養,可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

閱讀更多

心跳好快,卻不是心臟病!緊張易怒要注意,醫師提醒「甲狀腺亢進」9症狀

tCol 2020-06-22

林芷揚

心跳好快,卻不是 心臟病 !緊張易怒要注意,醫師提醒「甲狀腺亢進」9症狀

一名中年婦人因心跳快加上喘不過氣,曾誤以為是 心臟病 在北部醫院就醫,雖發現心臟肥大,卻找不出真正病因,最後輾轉在其他醫院確診,才知道心跳過快的問題,原來是甲狀腺亢進症所引起的。

閱讀更多

癌症、中風、心臟病...竟都跟它有關?台大環醫權威告訴你:為何我家絕不用「不沾鍋」

tCol 2020-06-18

陳保中 教授

癌症、中風、 心臟病 ...竟都跟它有關?台大環醫權威告訴你:為何我家絕不用「不沾鍋」

我對這些衣服鍋子材質中的全氟碳化物特別警覺,因為長期研究的科學證據使我深深知道,它們其實並不完美。

閱讀更多

容易緊張又睡不好?6大常見症狀,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心理師教你這樣放鬆

tCol 2020-06-18

林芷揚

容易緊張又睡不好?6大常見症狀,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心理師教你這樣放鬆

「我容易緊張,晚上不好睡,半夜容易中斷醒來,一直到天亮都沒再睡著,早上精神很不好。常常身體不舒服,症狀很多,會頭暈、耳鳴、頻尿、心跳很快,喉嚨感覺有痰,便祕很嚴重,全身都不舒服,但檢查報告出來又沒什問題…。」診間一名個案提出上述困擾,表示自己看過很多醫生,但檢查報告結果都正常,最後被轉介到精神科。事實上,臨床上有許多民眾都有類似的問題,心理師提醒,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罹患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可尋求專業協助。

閱讀更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第一、心臟疾病第二,85%癌症發生在這個年紀

tCol 2020-06-16

林芷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第一、心臟疾病第二,85%癌症發生在這個年紀

衛福部今(16)日公布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居主要死因前三位,癌症依然高居第一,且多集中於55歲以上之族群,占8成5。此外,十大癌症的死亡率仍以肺癌為最高。

閱讀更多

40歲後更要護心!三高、疲勞易加重心臟負擔,專家5招遠離心肌梗塞

tCol 2020-06-08

林芷揚

40歲後更要護心!三高、疲勞易加重心臟負擔,專家5招遠離心肌梗塞

20210926編按:一名聯發科工程師於2020年7月,在北市寒舍艾美酒店的艾美會館游泳,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雖數度向櫃檯求救,最後仍因心肌梗塞不幸離世,家屬認為,飯店人員忽視求救訊號,延誤送醫逾40分鐘才導致憾事,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中。究竟要怎麼減少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平時該如何保養身體?根據衛福部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自105年來心臟相關疾病持續位居第2名,且死亡人數有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發生心臟相關疾病的原因,除老化、家族遺傳外,還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問題,以及肥胖、過度勞累、吸菸等。提醒民眾,平時應從飲食、運動、壓力抒發著手,保護心血管健康。

閱讀更多

人生的長短,決定權在自己!讓你健康又長壽的4個關鍵

tCol 2020-06-04

保坂隆

人生的長短,決定權在自己!讓你健康又長壽的4個關鍵

有人說:「人的壽命是上天所賦予的。」不過,如果能夠努力地活著,應該還可以享有更長的壽命,也有人是這麼想的。在我擔任醫師這麼長一段時間之後,也開始深刻體認到「人生的長短,或許真的是取決於自己」。

閱讀更多

讓大腦充滿元氣!哈佛研究:每天這樣走路,降40%心肌梗塞風險、遠離阿茲海默症

tCol 2020-06-04

保坂隆

讓大腦充滿元氣!哈佛研究:每天這樣走路,降40%心肌梗塞風險、遠離阿茲海默症

走路跟大腦的元氣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每天快走四十分鐘以上的人,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可降低約百分之四十左右。還有報告指出,平常有做適度運動的人,阿茲海默症發病的機率也比較低。

閱讀更多

「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醫師:有這些症狀快到神經科就診

tCol 2020-06-02

照護線上

「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醫師:有這些症狀快到神經科就診

帕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帕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