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指數

顯示第 26127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他拿本金100萬,花5年堆出每月10萬被動收入!IBM前經理「6檔核心持股」公開

tCol 2021-10-27

林心怡

他拿本金100萬,花5年堆出每月10萬被動收入!IBM前經理「6檔核心持股」公開

如何創造每月十萬元穩定的被動收入?存股達人阿福(詹英哲)憑藉著自創的「配速持股法」,花5年時間就達到財務自由境界,如今有錢有閒、提早退休展開第3人生。他透過這套穩健獲利的存股組合,即使遇到台股上沖下洗的巨幅震盪,依舊不影響他四處遊山玩水的好心情,究竟他是如何辦到的?

閱讀更多

買完就跌賣出就漲,存老本怎麼這麼難?林成蔭:投資沒必勝訣竅,是沒弄清楚「這4點」

tCol 2021-10-21

林成蔭

買完就跌賣出就漲,存老本怎麼這麼難?林成蔭:投資沒必勝訣竅,是沒弄清楚「這4點」

「啊,反彈了,早知道前幾天就下去買……。」「難說喔,我上周搶的那檔,到現在還沒解套!」

閱讀更多

5迷思要破除!他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51歲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tCol 2021-10-15

今周刊編輯團隊

5迷思要破除!他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51歲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閱讀更多

60歲存股都來得及!專為退休族打造「5檔金融養老股」,殖利率最高7%

tCol 2021-10-13

鄭廳宜

60歲存股都來得及!專為退休族打造「5檔金融養老股」,殖利率最高7%

我認為即將退休的族群,在退休的前5年就要開始準備存股。

閱讀更多

活太老、退太早、錢太少?王詠心教3種「聰明投資法」:只要開始做,就能優雅退休!

tCol 2021-10-07

李易紓

活太老、退太早、錢太少?王詠心教3種「聰明投資法」:只要開始做,就能優雅退休!

《今周刊》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以「優雅退休 聰明投資」為題,分享台灣民眾因平均壽命再創新高,要如何因應「活太老、退太早、錢太少」這種潛在的長壽風險。

閱讀更多

年紀愈大後把錢當奴隸!夫妻:房奴生活總會結束,錢可以再賺,但美好事物不會再有

tCol 2021-10-04

靜水

年紀愈大後把錢當奴隸!夫妻:房奴生活總會結束,錢可以再賺,但美好事物不會再有

有人說賺錢最好的方式就是省錢,我不認同這種說法。買不起的東西可以暫時不買,但生活絕對不能將就。

閱讀更多

只想賺10%?最後多數賠錢!施昇輝:找個讓自己「安心套」標的,煩惱留給其他地方

tCol 2021-09-28

張家麒

只想賺10%?最後多數賠錢!施昇輝:找個讓自己「安心套」標的,煩惱留給其他地方

「投資越簡單,人生越樂活」的樂活大叔施昇輝,先前獲大愛「人文講堂」邀請,與大家分享,不同於主流的投資理財觀念!以下為施昇輝演講內容重點:

閱讀更多

腰痠背痛、肩膀痠痛,竟是攝護腺癌作祟?早期根本無感,醫師圖文解說攝護腺癌

tCol 2021-09-24

照護線上

腰痠背痛、肩膀痠痛,竟是攝護腺癌作祟?早期根本無感,醫師圖文解說攝護腺癌

50多歲的趙先生因為解尿不順至泌尿科就診,原本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引起的症狀,沒想到抽血檢查後,竟顯示攝護腺PSA 指數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高達1000 ng/ml!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冠亨醫師指出:「攝護腺PSA 指數 一般會小於4 ng/ml,超過1000 ng/ml是相當異常的狀況。因此,當下馬上為他安排檢查,爾後確診攝護腺癌,甚至已有多處骨轉移!患者才發現原來日常的腰痠背痛、肩膀痠痛,並非工作導致,全都是攝護腺癌作祟!」

閱讀更多

麵包師父親瘋炒股,1天賺1輛BMW!不到5年賠光...他花16年存股,堅守這原則賺回失去的家產

tCol 2021-09-22

吳家揚

麵包師父親瘋炒股,1天賺1輛BMW!不到5年賠光...他花16年存股,堅守這原則賺回失去的家產

作者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但其實他年輕時,曾經一度家道中落,父親炒股遇到股市崩盤,父母一生的財富都輸在股市中。

閱讀更多

龍劭華猝逝,糖尿病纏身12年恐禍首!心肌梗塞等5種血糖控制差的病變,醫師圖解有多嚴重

tCol 2021-09-15

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

龍劭華猝逝,糖尿病纏身12年恐禍首!心肌梗塞等5種血糖控制差的病變,醫師圖解有多嚴重

編按:資深藝人龍劭華9/14晚間猝逝,享壽68歲,傳出他曾在當天下午心臟感覺不舒服,卻沒有及時就醫導致遺憾發生,醫師多認為可能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所致。過往龍劭華曾在2018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擔任健康大使,自曝一天吃十餐還體重變輕8公斤,一檢查才發現已經患有糖尿病。因此,他從2009年起靠藥物控制,但12年來卻抗拒回診,直到疫情關係有了空檔才回診,發現 指數 全面飆高,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2倍,他才開始積極回診。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導致動脈硬化、嚴重恐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超過3成,就算是緊急送醫,仍有半數病人來不及做心導管手術就死亡。糖尿病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不好結果,尤其是血管健康。當血管受損,自然就會引發各處器官的損害,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