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劉墉
年輕不老,老得年輕。這是一本寫給中年人的勵志書,因為中年人應該瞭解老人,中年的下一步就是老年。這也是寫給老人的處世書,讓老人在落日餘暉中看清世界,泰然地對待每件事,圓融地對待每個人,完滿地享受每一天,從容地走完這一程。
閱讀更多
2020-01-06
微笑台灣編輯團隊/高嘉聆
陳勁豪最喜歡沿著花東海岸公路台十一線北上,「雖然逆風讓人騎得很崩潰,但遙望無邊際的太平洋,聆聽海浪拍岸,心境不自覺就放鬆,煩惱也隨風而去。」
閱讀更多
2020-01-03
雪兒Cher
總有人問為什麼要離開,往往都有言不由衷的理由。三十歲那一年離開,是因為工作跟感情都遇到巨大的瓶頸,不再執著工作的回報,能不能踏入婚姻,戀愛非要有什麼條件,我跟自己說「趁年輕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閱讀更多
2019-12-25
吳宛育
醫療團隊治療趙伯一段時間了,但七十多歲虛弱易跌倒的高危險病人,明明需要有人陪在床邊,他卻一直拒絕聘請看護,護理師只好照會我,前去看看他。原來趙伯拒絕僱請看護,是因為 捨不得 花錢。但我探詢了一下,國文老師退休、有退休金、有不動產等等,經濟狀況不至於太差,但趙伯就是不想花這個錢。
閱讀更多
2019-12-18
米夏
女人不是為男人而活,更不是為婚姻而活,而是為了自己而活,可是如果女人真的不在乎這個男人的價值觀,而是活在自己的價值觀裡,就要承擔被排斥、被視為異類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19-12-17
彭芃萱
51年次的溫怡芳從小家庭破碎,加上母親總是批評她「很笨、很醜、很不乖。」常年的負面情緒,讓她變成討好型人格。29歲赴美依親、30歲嫁給來自瑞士的白馬王子,就在她認為人生自此順遂之際,前夫外遇,遭逢另一個生命重挫。幸運的是,她遇見了現在的先生;樂觀、自信的他,讓她重拾起對人、對生命的信賴。
閱讀更多
2019-12-15
林芷揚
體育主播傅達仁因飽受胰臟癌折磨之苦,去年六月在瑞士的機構「尊嚴」(DIGNITAS)進行安樂善終。傅達仁過世後,兒子傅俊豪現擔任中華安樂善終立法促進會理事長,積極為國內善終權益奔走,14日受邀於燃點公民平台年會分享陪伴父親的心路歷程,並提到希望在現有的《病主法》增修條文,有條件允許末期病人執行安樂善終,無痛、安詳離世。
閱讀更多
2019-12-11
賴庭荷
我有一件很喜歡的綠色洋裝,穿了兩年,背後的拉鍊因為使用頻繁,破了個洞。最後我決定縫補,而非丟掉它。其實我是一個覺得縫衣服很麻煩的人,但當我在縫洋裝時就一邊思考,為什麼我會願意為了這件衣服做自己覺得麻煩的事?
閱讀更多
2019-12-11
洪雪珍
失去就業動機,拒絕經濟獨立,靠爸靠媽,做啃老族,小胖有錯,爸媽也難辭其咎,在孩子該獨立時,剝奪他獨立的機會,等到孩子養成消極懶散的習慣,糾正很難。
閱讀更多
2019-12-10
小虎文
「我想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現在不是在過自己想過的人生,但是卻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不改變自己卻只希望奇蹟發生,這是不可能的。」她提到透過了解和探索自己,才能逐漸了解到許多困擾自己的問題,為何會重複發生?悲劇又為何代代相傳?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