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賴佩霞
「同理心」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其中又涵蓋了兩個彼此相關的層次:一是「同理自己」,也就是先懂得體諒自己的感受及需要,二是有了同理自己的經驗之後,才有辦法「同理他人」,體會對方的感受及需要。
閱讀更多
2020-05-26
林芷揚
喝茶會喝進農藥?深海魚含有重金屬?防疫期間如何消毒?醫藥新聞中常見醫師顏宗海接受採訪、替社會大眾解惑,每當記者求助,他幾乎有求必應,不厭其煩提供資料、抽時間回答問題,有時錄音、有時講電話,也曾用手機自己錄影解說畫面,語氣永遠輕柔溫和。繼承恩師林杰樑精神、守護台灣醫療的他,來自馬來西亞、在寶島落地生根,用柔軟的方式拉近醫病關係,用微笑迎接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閱讀更多
2020-04-28
張曼娟
我的朋友依旋過馬路時被機車擦撞,跌倒在地,當下並不覺得很嚴重,可以自己翻身爬起來。當晚睡了一覺,第二天才發現,脖子無法轉動,全身痠痛不已,癱在床上大半天,到了下午才掙扎起身,急電念研究所的兒子帶她去醫院。
閱讀更多
2020-04-16
葉惠君 護理師
這是我與他們的故事, 因為他們, 我體會到世事無常……。那是在一個飄著細雨又悶熱的五月天,我結束上午的居家訪視,匆匆回到安寧病房,與阿中和三姊一同討論出院計畫。
閱讀更多
2020-04-15
小虎文
「從來沒有想過,我們不能白頭到老,退休後我們不是要去很多地方?16歲那年認識你,一直到你匆匆告別,生命像是去掉一半......許多人問我,為何還在哭?可是為何不能哭呢?牽手的溫度,還留在我的掌心......」。
閱讀更多
2020-04-13
陳志金
醫生在意的並不是 掛號 費,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提供了專業,你就必須付費。」偏偏很多病人不了解,他們只是想辦法省錢。這種狀況甚至也發生在自費門診,有位醫師朋友就分享,一對前來「諮詢」遺傳疾病的夫妻,看診結束後,覺得「只是『問問題』而已,為什麼要付 掛號 費?」⋯⋯
閱讀更多
2020-03-06
時報出版
為何在藥局買藥品較便宜?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所有商店開了就是要賺錢,怎會有一個行業老是賠錢在賣東西呢?那些藥師沒告訴過你的真心話......
閱讀更多
2020-02-26
林芷揚
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胃食道逆流已是常見的文明病,各個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有可能因為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或功能性異常所引發。若長期置之不理,有可能演變為食道癌。不過,有些患者即使服用胃藥,也無法緩解症狀,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閱讀更多
2019-12-28
郭美懿
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是國內知名的甲狀腺、內分泌權威,不但門診一號難求,更曾名列全台 掛號 人數前6多的醫師。70歲的他早在2015年就退休,但忙碌工作依舊,直到2018年底骨折開刀,才終於讓他的腳步慢下來。如今他減少看診,多留時間給自己與家人:看電影、出遊、作畫、寫文章…,生活豐富精彩,如同他油畫作品中溫暖而繽紛的色彩,人生從70歲開始煥發新生。
閱讀更多
2019-12-19
林靜君談心室
中年之後,容易覺得身上毛病多、不舒服、一天到晚覺得累、莫名心情低落、緊張焦慮、想東想西不開心、那裡痛這裡痛...總之渾身不對勁!看了醫生、做了檢查,醫生都說沒問題,更惱人的是家人還責怪自己「疑心病」,但身體是自己的,真的就是不舒服,為什麼總是被說沒問題?
閱讀更多
6/ 9
第 6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