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清水研
除了意識到死亡很恐怖,另一方面,心中也會湧現這五種變化中的第一種──「感謝人生」的念頭。也就是說,即使罹癌後會產生「我能活到什麼時候?」的不安與恐懼,也會產生「原來我今天能夠好好活著,並非理所當然」的體悟。
閱讀更多
2024-10-27
聯合報/ 記者 鄭國樑 、 張裕珍
桃園市環管處去年7月招451名清潔隊員,莊智淇錄取,滿16歲後於今年1月報到,成為全國 最年輕 的清潔隊員;他來自單親家庭,近日滿17歲,成熟懂事,白天工作,晚上進修讀書,賺錢幫忙媽媽貼補家用。
閱讀更多
2024-10-15
小虎文
「我就是不勇敢,才敢放下。」財務專家郝旭烈曾是台積電、力晶半導體等科技業的高階主管,卻在43歲那年健康拉警報:睡不好、吃不下、嚴重胃痛,讓他警覺:命與錢到底哪個重要?他說選擇離開,是「不得不的痛苦」,但沒有名片之後,卻迎來更精彩的第二人生,「我們以為的『放下』,其實是『放上』。」
閱讀更多
2024-09-02
股市隱者(謝天健)
編按:曾操盤60億的海外基金經理人股市隱者,首次結合他的科學選股、穩健心理素質、通透的財富觀,分享如何擁有戰勝人性與市場情緒的投資底氣, 幫助你長期持有高獲利的贏勢股,慢慢致富,也賺到自己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3-13
郭美懿
「卵巢癌」死亡率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7位,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9.9%,也是十大癌症之最。由於卵巢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較難早期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堪稱三大婦科癌症中最難治的癌症。49歲的卵巢癌患者家芸化病苦為力量,認真蒐集資料,寫成一篇「健檢提升卵巢癌期發現」報告,寄發至全台一千多家大型公司,呼籲企業在女性員工的健檢中加入陰道或骨盆腔超音波、抽血檢驗CA-125,為更多女性爭取即早發現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01-23
郭美懿
入冬最強寒流襲來,氣象局已發出低溫警報,示警部分區域甚至可能來到攝氏5度以下的極低溫。據消防署發布統計,光是1/20~1/22這3天,全台緊急救護內科OHCA(到院前心肺停止)人數就高達241人, 最年輕 的死者僅43歲。醫師提醒,隨著氣溫下降,特別是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們,務必格外注意保暖,並確保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一旦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噁心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2-07
郭美懿
台灣花式撞球名將「撞球之子」楊清順昨(12/7)驚傳肺癌病逝,享年45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撞球界。楊清順13歲開始打球,18歲拿下日本花市撞球錦標賽冠軍,成為賽史上 最年輕 的冠軍。據悉,楊清順去年中發現肺部有腫瘤,由於位置包覆血管無法動刀,只能採取保守治療。今年中病情一度好轉,不料仍在昨天早上病逝。肺癌連續19年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一半以上的患者發現時都已是晚期。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每年應至少照一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早期肺癌存活率仍可達9成。
閱讀更多
2023-09-01
王不煩
張愛玲說過:「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你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於是,中年人學會了偽裝,偽裝自己很堅強,假裝一切都很順利。」我們總是裝作若無其事地工作、生活,仿佛日子就是這麼平靜,歲月如此靜好,但其實我們知道,這就是我們給自己的一份體面。可是真相呢?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正在沉穩地開車,但也許他腦海裡想的是生活艱難。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笑得很甜,說話很溫柔,但其實她的內心早就崩潰。
閱讀更多
2023-08-18
蘿蕊.葛利布
席爾斯的心理學家,寫過一本很棒的書,名為《如何找對另一半》(How to Stop Looking for Someone Perfect and Find Someone to Love )。席爾斯在書中說,每個人都是套餐,或像餐廳的藍盤特餐。沒有「替代餐點」,你必須把這些討厭的習慣和不迷人的特質與剩下的食物一併帶走,你可能不得不吃掉一個不喜歡的配菜。「如果要求某個人實現妳的美好願景,」席爾斯寫道:「就只能和幻想長相廝守了。」
閱讀更多
2023-06-02
郭美懿
台灣在1986年首度發現愛滋病本土個案,在那個聞AIDS色變的年代,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洪健清卻是台灣少見早期就投入愛滋病防治的醫師,甚至曾親身試藥,體驗體愛滋病藥物副作用的強弱。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當時還就讀醫學院的他,立下照顧愛滋病患的心願?又是怎麼開始這條漫長的愛滋防治之路呢?
閱讀更多
1/ 7
第 1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