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郭瑞祥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40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5-29
小虎文
過去我的人生好像八點檔,我還曾經寫好遺書,隨時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罹癌之後,我反倒不想死,我把遺書變成情書,我變得想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去思考未來。我能活下來,一定有我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而這樣決定適時放手的生命故事,20 多年來,不斷的在安寧病房重演著⋯⋯。
閱讀更多
2020-05-20
林芷揚
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位!醫師表示,依照過去臨床經驗發現,許多肺癌患者從出現呼吸道症狀而前往醫院求診時,約六、七成的患者都已經是肺癌 末期 ,無法開刀。為何肺癌不容易早期發現?因為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
閱讀更多
2020-05-01
小虎文
李春杏說所謂的善終或是舒適照顧,都是「你要做,好事才會發生」,要接地氣、動手做;而當好事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生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愛繼續傳遞。
閱讀更多
2020-04-21
沈宜璇
編按:沈宜璇原為舞蹈老師,2009年發現罹患乳癌,其後擴散至淋巴、甲狀腺、肝、胃、肺、骨頭等部位;2017年又發生一場大車禍,導致幾乎全身癱瘓。如今,沈宜璇的身體狀況已有所好轉,她將自己與乳癌共處的經驗、調整身心靈健康的方式、在醫院治療期間的觀察體悟紀錄下來,集結成書。以下為摘自書中的筆記與日記:
閱讀更多
2020-04-17
林芷揚
一位66歲女士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因疾病已發展到 末期 ,除了四肢和軀幹肌肉無力之外,幫助呼吸的肌肉也失去力氣,需仰賴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協助呼吸。雖然呼吸器需要額外自費租用,病人的兒子仍租了一台回家,希望讓母親舒服一點。不過,病人每次戴上呼吸器都感到面部壓迫、呼吸不順、胸悶不舒服,但不戴呼吸器,又覺得自己辜負了兒子的好意,很不安,心裡充滿罪惡感。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2020-04-16
葉惠君 護理師
這是我與他們的故事, 因為他們, 我體會到世事無常……。那是在一個飄著細雨又悶熱的五月天,我結束上午的居家訪視,匆匆回到安寧病房,與阿中和三姊一同討論出院計畫。
閱讀更多
19/ 30
第 1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