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陳志銜醫師
快算一下你的BMI指數是否超標,計算方法是把體重÷身高的平方理想BMI指數會落在18.5≦BMI<24,如果大於40就要留意,罹癌風險跟著增加!
閱讀更多
2022-03-09
譚偉晟
預計今年登錄興櫃的國璽幹細胞,董事長莊明熙如何運用科技業的思惟,替這家曾經燒光資金、距離倒閉只有一步之遙的公司,從低谷向上翻轉?
閱讀更多
2022-02-16
楊雅馨
你一天跑幾次廁所,每次上完是否就急忙沖水,卻從不仔細觀察尿液呢?但你知道,透過觀察尿液的顏色、泡沫⋯⋯等細節,可以盡早察覺腎臟問題。
閱讀更多
2021-11-03
照護線上
隨著年紀增長,很多男士會開始遭遇解尿不順的狀況,雖然大多數是良性攝護腺增生,但也不能輕忽攝護腺癌的可能性。
閱讀更多
2021-09-22
楊雅馨
行醫23年,專門處理別人血管的麻煩,沒想到自己卻被「血管反咬一口」。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蔡翊新,6年前發現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時僅41歲。《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指出,心臟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它也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
閱讀更多
2021-09-15
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
編按:資深藝人龍劭華9/14晚間猝逝,享壽68歲,傳出他曾在當天下午心臟感覺不舒服,卻沒有及時就醫導致遺憾發生,醫師多認為可能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所致。過往龍劭華曾在2018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擔任健康大使,自曝一天吃十餐還體重變輕8公斤,一檢查才發現已經患有糖尿病。因此,他從2009年起靠藥物控制,但12年來卻抗拒回診,直到疫情關係有了空檔才回診,發現指數全面飆高,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應低於140mg/dl),都是 正常值 2倍,他才開始積極回診。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導致動脈硬化、嚴重恐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超過3成,就算是緊急送醫,仍有半數病人來不及做心導管手術就死亡。糖尿病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不好結果,尤其是血管健康。當血管受損,自然就會引發各處器官的損害,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21-08-20
李易紓
下背痛的狀況是可輕可重的,輕者只是肌肉筋骨問題,但若痛到難耐、吃止痛藥都無法緩解,甚至有發燒情形,就要擔心可能是腰肌膿瘍、骨髓炎等感染症,甚至是惡性腫瘤轉移,需盡速至醫院檢查。
閱讀更多
2021-08-11
李易紓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大多可用藥物控制及定期追蹤,不需要開刀,但如果肌瘤長太大時,容易出現經血量過多、經期拉長而導致貧血症狀,可能壓迫到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排尿不易或便秘。當因子宮肌瘤過大造成嚴重症狀時,就建議接受手術切除。
閱讀更多
2021-04-22
李易紓
常覺得疲倦、頭痛、體力衰退,就算吃補品也沒改善,有可能是紅血球超標造成的!苗栗45歲陳女士,長期疲倦沒體力,在家人的建議下就醫檢查,抽血報告即顯示血紅素高達19.5g/dl( 正常值 為13),紅血球數量遠超過 正常值 ,再經骨髓檢查後,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閱讀更多
2021-04-14
NOW健康
35歲孔先生從小就是胖子,大學時體重90幾公斤,工作後,經常加班熬夜,飲食不正常,宵夜點心還常吃高油、高熱量的炸雞、鹽酥雞,體重直逼110kg,在妻子的陪同下,接受健康檢查,報告數據紅通通,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腰部過粗。
閱讀更多
4/ 10
第 4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