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楠戶太臣
我和高齡的父親同住,他開口閉口都是些難聽的話,言論偏激、批判惡毒,對過去永遠抱怨不休。過著隱居生活的父親只有我這個說話對象,一直以來我都耐著性子聽他發牢騷,但感覺自己已經快撐不住了。我該如何克服父親帶給我的壞情緒呢?
閱讀更多
2020-10-12
彭蕙珍
作家韓良憶的父母和姐姐,在這10多年來相繼離世,讓她感覺到生命無常。荷蘭籍先生又年長她10歲,兩人沒有小孩,她坦言:「我勢必要面對一個人的老後。」於是,她結交年輕的朋友、尋覓未來居住的養老院、寫好遺囑,她強調:「我不要拖累別人。」
閱讀更多
2020-09-02
凱特王
二月十四日是我與某人結婚的日期,不僅是情人節,也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時間走得比我們想像中快,花白了我們原本烏黑的髮絲,稍微弄皺了我們的眼角,原來,這就是十一年光陰的軌跡。
閱讀更多
2020-08-13
今周特刊
「這個世界就是一間巨大的安寧病房,我們都在這房間裡,不是嗎?」豁達通透的生命觀,來自三度獲得金鐘獎的知名演員王琄的分享。10年前經歷父親從安寧病房離開的過往,她轉念笑看人生,精彩綻放。
閱讀更多
2020-07-28
上野千鶴子
一提到單身一族的晚年生活,馬上就會聯想到「孤獨死」這個字眼。我也曾提及,世上似乎將死亡分為「正確的死法」和「不正確的死法」,而且孤獨死正是一般人眼中「不正確的死法」。
閱讀更多
2020-07-27
小虎文
「小時候家裡貧窮,突然面對母親的死亡,覺得是老天爺的不公平,可是當我做了加護病房的醫師,我覺得老天爺其實很公平,死亡也會去敲富人的門,前一刻還好好的,後一刻就遭逢噩耗。」
閱讀更多
2020-07-08
雪兒Cher
下了台中火車站,相識近20年的網友騎著摩托車來見我,我們有大半年時間沒見,每次約好見面,總也是錯過,想想這20年來,我從無知的大學生到懵懂的上班族,她從美國回到台灣從零開始,身邊也經歷來來去去的朋友,但能一眼就給彼此溫暖。上週我問「這週五可以去住你家嗎?」她遲疑了一下,然後説「家裡發生一點事,有人去世你還要來嗎?」
閱讀更多
2020-06-09
特掃隊長
有一次前往清掃現場時,我發現自己竟將手機忘在公司裡。當天路途中我發現自己忘了帶手機,少了經常帶在身邊、已經如身體一部分的東西,內心不僅著急,而且不安。
閱讀更多
2020-06-02
陳德愉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二○一七)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這場大體課程,宛如朱美漫長的告別之旅,失去至親的痛楚,變成一堂堂的解剖課,一次次地讓她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的種種。我相信,當我在進行採訪時,朱美還沒有從這場告別裡離開,因為她總是一不小心,就又會掉進那個悲傷的情境裡,流起淚來。
閱讀更多
2020-05-29
小虎文
過去我的人生好像八點檔,我還曾經寫好遺書,隨時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罹癌之後,我反倒不想死,我把遺書變成情書,我變得想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去思考未來。我能活下來,一定有我的原因。
閱讀更多
5/ 8
第 5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