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郭美懿
至2025年1月底,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達450萬8419人,占全體人口19.27%,距邁入超高齡社會僅一步之遙。為滿足高齡醫療需求,並紓解醫療量能緊縮問題,衛福部健保署2024年7月啟動「在宅急症照護(Hospital at Home,簡稱HaH)」計畫,針對3大適應症提供在家住院服務。高齡患者可在熟悉的居家環境接受治療,又能免去照顧者奔波醫院之苦,以新店耕莘醫院為例,病患留置急診的時間更從3~4天,大幅縮減至6個小時內就能出院。
閱讀更多
2025-02-18
朱為民, 林金立
「夭壽喔!你們要幹什麼!夭壽喔!救人啊!」住房裡,傳來陣陣阿嬤悽慘的慘叫聲。很多在大廳活動的老人家,都停下動作,面面相覷,望著三號房的門,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阿珍阿嬤!我們要帶妳去吃飯!阿嬤!」照服員小雅試圖把阿嬤從床上拉起來,但阿嬤完全不領情。「夭壽喔!妳要抓我去哪裡!壞人啊!救命啊!」阿珍阿嬤不停慘叫,同時瘦弱的拳頭像雨點般打在小雅的身上。「阿嬤!不要踢我!不要打我!阿嬤!」紮著馬尾,穿著粉紅Polo衫和牛仔褲的小雅,不停用雙手阻止阿珍阿嬤揮來的拳頭。阿嬤邊打邊喊著:「啊你們要幹什麼!我不認識你們!你們是誰!救命啊!救命啊!」終於,兩三個照服員趕快過去幫忙,分開糾纏在一起的兩人。旁邊很多老人家停下手邊的活動,饒富興味地看著這一幕。這裡是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的活動大廳。這就是阿珍阿嬤剛入住同仁仁愛之家的日常,她是一位失智症患者。
閱讀更多
2025-02-12
蔡佳伶整理
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氣溫持續下降。許多民眾為了維持體態與燃燒卡路里,仍會進行中重度運動。然而,在冬季,隨著運動量減少及出汗量下降,該如何適當補充水分?可以喝含糖飲料嗎?
閱讀更多
2025-01-24
林暐鈞
台灣如今高齡人口逐年變多、少子化導致年輕人比例減少的人口結構,每一人對於自己的老後安排,恐將不能再寄望於下一代,而是更多運用自身的智慧對退休有長期規劃,從數據中得知,崇尚「龍」的華人文化,去年龍年也未見出生率顯著增長,截至去年2024年11月,出生人數累積12萬2360人,整個龍年出生人數可能僅約13.4萬人,因此,為了迎接這樣的挑戰,北醫大體系推出「在宅醫療」的實踐,正在未人們的未來塑造新典範。
閱讀更多
2024-12-10
蔡曉萱 整理
近年來,蔓越莓乾因具有泌尿道保健功效,深受女性青睞。然而,一位45歲上班族把蔓越莓乾當「健康零嘴」,5年來每天三餐飯後就抓一把「保健」,不料竟造成她體重增加,BMI更飆升至32(中度肥胖),血糖也亮起紅燈。
閱讀更多
2024-10-18
聯合報健康版 /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衣服是人體的第二層皮膚,穿衣服整潔有益身體健康,如何洗好衣服至關重要。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強調,「穿過的衣服一定要洗」,但不論季節,洗衣服的頻率都一樣,至少2天洗一次衣服;建議最好買可以下水清洗的衣服,如此才能保持衣物的清潔。
閱讀更多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2024-07-02
聯合報/ 記者 沈能元
今周刊編按:台灣將在明(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者往返醫院照顧的負擔,健保署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放寬因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的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抗生素治療,將「急性照護服務」直接送到家!預估受惠人數約5,400人,健保挹注3.5億元。衰弱與多重慢性疾病的長者常因肺炎、 泌尿道感染 反覆住院,家人需於家中與醫院往返奔波,身心俱疲。長期住院的長輩常因改變環境與照顧者,而鬱鬱寡歡、食慾不振,又加上住院的活動空間受限,讓長輩衰弱加劇,甚至導致譫妄發生。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共同提供照護,病人可在熟悉環境中接受治療和照護,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的負擔,讓長者就地獲得全人全程的照護。
閱讀更多
2024-05-07
郭美懿整理
研究發現,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8.6%,女性更高於男性,推估國內約有428萬人為膀胱過動症所苦。治療膀胱過動可從調整生活習慣、減重、膀胱訓練、凱格爾運動等來著手,嚴重者也可以搭配藥物,但卻可能有口乾、嚴重便秘等副作用。醫師建議,狀況明顯者可考慮「脛神經刺激術」,其好處是微侵入性,多數病患入針時無明顯疼痛感,對男性患者來說,則不會影響膀胱收縮與排尿速度,是不錯的新選擇。
閱讀更多
2024-03-15
照護線上
「她來看診時,已經歷了超過5年以上的就醫過程。她的症狀反反覆覆,大部分是在憋尿之後,會覺得肚子痛、解尿不順、解尿疼痛的狀況。」台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蔡青倍醫師表示,曾有病患罹患間質性膀胱炎而未成功診斷,幾年間看了不下10家醫院,一開始在吃藥之後症狀會改善,但是漸漸變得沒有什麼效果,患者每天都解尿超過30次,已經有一年沒有辦法工作,只能四處求醫,生活相當痛苦。
閱讀更多
1/ 9
第 1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