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飲食與癌症發生率密切相關,醫師表示,包括胃癌、大腸癌等6種癌症都是吃出來的;毒物專家表示,日本與韓國因分別愛吃味噌、 泡菜 而是胃癌大國,研究發現,味噌湯喝越多,胃癌風險越高,因鹽分含量高,而高鹽食物會傷害胃黏膜,增加罹癌風險。
閱讀更多
2023-03-28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若發生遠隔轉移,存活期最短僅6個月,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鼻咽癌是一個非常致命的癌症,每年台灣約新增1600人,發生原因包括家族遺傳、醃漬食物如鹹魚、醬菜等。他提醒,有家族史者要少吃醃漬類食物。
閱讀更多
2023-01-17
黃明惠
食藥署今(17)日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食品,當中出現台灣民眾愛吃的韓國「辛拉麵」(豆腐 泡菜 口味),被檢驗出調味粉包有農藥環氧乙烷,全數1000箱、共1128公斤依規定退運銷毀;此外,有2款日本福岡出產的草莓,同樣也被驗出農藥殘留,共計454.7公斤依規定退運銷毀。
閱讀更多
2022-12-21
崔芝淑, 金瑞玄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是一部略久之前的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佳作之一,也是我相當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喜歡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只能說一個,肯定就是因為飾演主角約翰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光以「捲入意外事件的驚訝表情」這個演技來說,沒有比湯姆.克魯斯更棒的演員了,當然這只是我主觀的想法。
閱讀更多
2022-11-16
許峰源
虎妞升上小學三年級後,可能因為長大了些、書多讀了點,時常跟媽媽頂嘴。媽媽被她氣得半死,我在旁邊沒講話。雖然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辯贏虎妞,但我沒這麼做。過了一段時間,我觀察到虎妞的情緒逐漸冷卻,就跟虎妞分享我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閱讀更多
2022-08-14
謝玠揚
編按:煮蟹肉棒時,外包裝塑膠套到底要不要先拆掉呢?一派說法認為塑膠套加熱會溶出有毒物質,卻也有人認為耐熱材質的塑膠套可以使蟹肉棒不會散開,保存鮮味?有名火鍋店老闆上臉書爆料公社發文說,經營火鍋店5、6年都是把蟹肉棒連塑膠套一起放入火鍋內烹調,有客人使用外送平台點餐,以「吃到塑化劑」為由客訴,最終免單讓自己賠了170元,「整個吃完了,我也沒看見你死掉?」這位火鍋店老闆秀出照片,該客人以「蟹肉棒塑膠沒拆,火鍋那麼燙,整鍋都塑化劑不敢吃了」,並附上照片傳至外送平台進行客訴,而該平台也移除被反映的餐點,等於免單不用付錢。老闆認為,蟹肉棒拆開就會整個散掉,火鍋本來就很燙「消費者騙吃騙喝道行那麼高,熊貓還能退錢170元」,「要拆不拆是店家的事情,這樣子就會吃死人嗎?最後還不是把火鍋吃掉了?」不過,不少網友想法則是和老闆不太一樣,「有爭議就不要用蟹肉棒當食材比較好」、「沒拆過包裝,不代表就沒問題,少量塑化劑的確不會致死,但不好的東西就別讓客人吃下肚了」。「塑膠套本來就要拆,沒人一起丟下去煮的」、「如果我吃到蟹肉棒塑膠套沒拆,也會給負評」。食藥署曾在「食用玩家-食藥署」臉書粉絲團解釋,蟹肉棒塑膠套這個難以破解的鄉野傳說,常常都是五五波沒有結論讓人困擾,但建議還是不要嫌麻煩動手拆掉,因為塑膠材質不建議置於長時間高溫烹煮的環境!食藥署表示,嚴格來說,塑膠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有許多種塑膠材料,同時耐熱溫度會是一個範圍而非固定值,譬如:聚氯乙烯(PVC,耐熱60~80度)、高密度聚乙烯(HDPE,耐熱90~110度)、聚丙烯(PP,耐熱100~140度)、聚碳酸酯(PC,耐熱120~130度)等等材質,各種塑膠材質有其耐受溫度的範圍。由於塑膠類材質於高溫下的結構相對較不安定,並不建議長時間置於高溫烹煮的環境,建議料理前拆掉塑膠套是最保險的做法。(原文刊載於2020/1/8,更新時間為2022/8/14)
閱讀更多
2022-07-07
彭蕙珍
「我們要挑戰在幾年內還千萬元貸款。」黃慧馨和先生張偉明2年前從台北市搬到桃園,背負1000萬房貸。因個性「不喜歡負債」,他們維持過往的節約生活方式,一個月家庭開銷只有1萬元,將省下來的錢和投資獲利,全拿去還房貸。過去,他們曾經成功挑戰3年還清400萬元房貸。現在兩人已到中年,手中有存款,以及多年來相當不錯的投資獲利,她自信道:「應該會成功!」
閱讀更多
2022-07-05
郭美懿
許多長輩喜歡吃 泡菜 、醃菜配白粥,認為好下飯又健康,殊不知長期食用醃漬食品,恐提高罹患胃癌的風險!一位88歲婦人日前因脹氣、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罹患胃癌,最後切除婦人三分之二的胃。醫師呼籲,胃癌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就是愛吃醃漬與高鹽食物,建議民眾飲食還是要以新鮮食品為主。
閱讀更多
2022-04-07
郭美懿整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導致排便不順,甚至形成便秘,只好求助偏方或乾脆使用軟便劑。但營養師提醒,解決排便不順問題,最健康的方法還是從飲食著手,可攝取4大類幫助「順暢」的食物。
閱讀更多
2/ 7
第 2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