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郭依瑄
過重、肥胖,不只體態不好看,還會造成疲倦、工作效率差,嚴重的話還可能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如何有效避免可怕疾病?來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19-08-11
林芷揚
中年後肌肉不斷流失,當心罹患肌少症,增加跌倒、臥床的風險。平時應多補充蛋白質,並且規律運動,建議多做阻力訓練,包含重訓、深蹲、啞鈴等,增加肌力。
閱讀更多
2019-06-03
今周刊
振興醫院營養師涂蒂雅指出,若是一般人想要維護腎臟健康,減少鈉攝取量,確實可以低鈉鹽取代一般食鹽,但對於腎臟功能不佳、且須限鉀的病人,就不建議選擇低鈉鹽了,「低鈉鹽是以鉀鹽來取代鈉鹽,因此低鈉鹽富含鉀。」
閱讀更多
2019-05-28
HEHO健康網
60歲以後,人類的大腦總容量每年下降約0.2%。過去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定期參加體育運動,可以預防認知能力下降;常參與體育活動的老人,代謝和血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都普遍更低,甚至,也減緩了大腦的衰退速度、預防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19-05-20
鍾碧芳
升國三那年被診斷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林嘉鴻的人生因此改變。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接受,直到從生活中找出實用可行的飲食與運動管理策略,他說:「糖尿病其實一點也不可怕!」
閱讀更多
2019-04-30
錢政弘醫師
你有算過你多久大一次便便嗎?為什麼比起男生來說,女生更容易有便祕的困擾呢?其實食物吃進肚子經過消化吸收再排出的時間都不一樣,而根據男女的生理構造和飲食習慣不同,女生便秘的傾向又比男生多2~3倍。
閱讀更多
2019-03-04
KAIROS風向新聞
南韓人口結構失衡,目前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口,60歲以上者多過20歲世代,也導致南韓青年失業問題嚴重。而這些退休或失業的老人有許多人由於退休金不足以支付生活中的各項支出,越來越多老年人不得不加入打工族的行列。
閱讀更多
2019-02-25
采實文化
每次面談肥胖患者時總有一點令我訝異。患者通常減肥過許多次,所以應該十分清楚該怎麼吃才會瘦,只是沒辦法付出行動去實踐。然而出乎我預料的是,病患總是問我一樣的問題:「醫生,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瘦不下來?」
閱讀更多
2019-02-12
林芷揚
春節假期結束,許多人因為過年期間不斷吃吃喝喝,體重上升,又要展開減重計畫!瘦身不等於餓肚子,跟著營養師正確吃,才能健康甩肉。
閱讀更多
11/ 15
第 11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