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洪哲茗, 邱茂恒
阿文已經58歲了,太太阿娟也已經56歲,他們想著小孩都大了,不太需要操心,也不用兒女給自己太多孝養費,免得造成他們的負擔,當然自己也不太有餘力能幫兒女們更多。打拚了一輩子,好歹房子也是努力存下來的,接下來的人生目標,好像就只剩下有尊嚴的退休生活了。
閱讀更多
2024-12-20
姜振宇
如果父母希望在孩子過度關心外表和身心健康這些事上有所助益,應該做到三件事。
閱讀更多
2024-12-13
金熹暻
長期以來,所有制度與產業都把結婚、組建家庭視為完全成年的唯一方式,並且賦予這件事絕對的價值,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很難想像出新的生活方式。或許也正因如此,若有人不遵循這條單一路徑,往往就會被認定為有某些缺陷或原因。剛開始寫這本書時,一位二十多歲的不婚女性對我說的話似乎就是出於這樣的猜測。她說她對於「獨自生活」到老感到好奇,如果能將其出版成書那就太好了。
閱讀更多
2024-11-22
張艾嘉
金艾霞最佩服母親的就是八十多歲的她每天起床後一定把自己打扮得整齊漂亮,看著她在臉上一點一點塗上粉底霜,用手慢慢將它抹均勻,兩頰的腮紅不可少,有時一不小心手重了,就顯得妖豔,當然也沒有人會笑她,只會讚美她看起來像金艾霞的姐姐。這方面她沒有遺傳到母親,六十多歲的她雖然並不太老,不穿名牌,也沒興趣和空閒去刻意打扮,幾年前離了婚之後,再也沒有一個男人多看她一眼,標準的中國式中年婦女。金艾霞的生活就圍繞著剛從美國回台定居的母親,還有和她八字不合卻又放不下心的女兒范祖兒身上。
閱讀更多
2024-11-06
老楊的貓頭鷹
趙小姐總能守住她的原則,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朋友,她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不越界,我們就愉快地玩耍;越界了,我管你是誰。」有個多年沒聯繫的同學突然找趙小姐閒聊,繞了好大一個圈子才開口借錢,說要買房子。對方先是聲淚俱下地講述了家庭的艱難,然後描述了和男朋友一起買房的難處,最後又說起了自己當下的諸多不如意。趙小姐回覆道:「不好意思,我早就跟自己訂了原則,除非是救命,否則絕不和人發生任何金錢聯繫。」對方顯然沒料到她會這麼說,支支吾吾了好一會才掛斷電話,然後就在動態裡寫道:「怎麼會有這種人啊,怎麼這麼冷血?為什麼就不能善解人意一點呢?」
閱讀更多
2024-11-05
宋默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恬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恬靜淡泊。古人認為:「恬靜養神,弗役於物。」意思就是說,恬靜可以養神,使人不拘於外物。恬靜講的就是一種「退」的處世態度,萬事不縈於懷,保持這種心境的人,在養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現代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養生」,養生包括養心、養性和養身。但很多人只熱衷於養身之法,認為只要身體養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長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每天養心。有一個朋友的媽媽非常注重養生,每次見到她,她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別人宣講養生的道理,告訴別人每天要吃什麼東西,吃多少、怎樣吃,每天要運動多長時間,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這樣,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聽到這些卻很奇怪,一個人每天從早到晚都為如何給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而忙個不停,害怕自己一頓飯吃得不好就會生病。一邊養生卻一邊為身體而焦慮,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夠長壽。每天都這樣擔心,怎麼能開心?
閱讀更多
2024-10-22
呂秋遠
呂律師您好,我今年56歲,兒子與女兒都將近30歲了。我跟我先生都有正職的工作,也各自負責部分的家庭生活費用。幾年前先生外遇,他開始挑剔家裡的所有大小事,然後發脾氣以後就離家。如果回家,就會把電視打開,鬧得我無法入睡,要我自己開口離婚。不過,當時因為孩子不希望我們離婚,會變成不完整的家,所以我忍住了。但是這幾年我買了新房子以後,面對先生的外遇與冷淡,我開始思考要不要離婚的問題。孩子現在竟然說,離婚是我們的事,他們不想介入。面對每天女兒熱戀不在家、兒子忙工作,我覺得人生失去了方向,請律師開釋。
閱讀更多
2024-10-22
中野信子
該做還是不該做?人們總會思考哪個才是標準答案、哪個才正確。當你為了如何選擇而 煩惱 的時候,建議採用「有趣與否」作為判斷標準。
閱讀更多
2024-10-22
呂秋遠、曾學立、劉孟哲合著
中年,讓人重新聚焦自己,對人生及自身想法改觀的時期,為工作和家人全心付出之後,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過?呂秋遠律師在新書《中年好秋》中,透過與夥伴挑戰622公里橫跨日本的騎旅,寫下中年人的冒險與覺醒,以全新視野看待中年之路。
閱讀更多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 煩惱 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3/ 30
第 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