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李易紓
甲狀腺屬於內分泌器官,位在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甲狀腺內腫塊大多為良性,好發於女性,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2021-03-25
李易紓
甲狀腺是內分泌器官,會分泌甲狀腺素來掌管代謝,影響全身器官,而甲狀腺結節則是甲狀腺內腫塊,通常小且無症狀,好發於女性,大多為良性。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永新表示,甲狀腺結節雖然多為良性的,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2021-02-0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 營養師
癌症已蟬連38年為國內死因之首,癌症的成因,絕大部分是因為基因受損,特別是基因控制的失調,經過數十年慢慢產生癌細胞。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全世界一千萬的癌症死亡者,如能早點注意飲食,減少外來致癌因素,一定可以減低三至四成的罹癌機率。
閱讀更多
2021-01-20
楊雅馨
甲狀腺結節聽起來很嚇人,其實是內分泌門診常見的疾病。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極少比率為癌症,但仍應定期追蹤。
閱讀更多
2020-12-29
聯合報 / 記者黃惠群
國健署今公布「2018年癌症發生資料」,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2017年增加4447人。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乳癌、 甲狀腺癌 、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標準化死亡率持平,但 甲狀腺癌 女性為多數,而男性惡性機會較大。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呈上下震盪趨勢,其中30至49歲口腔癌發生率降幅2成,可能與年輕族群嚼檳榔及抽菸率下降有關。
閱讀更多
2020-08-27
陳衛華 醫師
陳衛華醫師是一位心臟內科醫師,32歲那年起接連罹患骨癌、腎臟癌、 甲狀腺癌 三種嚴重的癌症,25年來歷經無數次大小手術,數度與死神交手,在冥河邊岸踱步,如今他60多歲,不但抗癌成功,身體完全康復,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閱讀更多
2020-06-02
林芷揚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 甲狀腺癌 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閱讀更多
2020-05-13
林芷揚
一名63歲女士,半年來時常感到呼吸急促,症狀日漸加劇,且出現咳血症狀,卻因擔心近期的COVID-19疫情,遲遲不敢就醫。直到今年3月,她因為暈倒並導致頭部外傷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才發現甲狀腺腫瘤壓迫呼吸道,確診罹患甲狀腺乳突癌。
閱讀更多
2020-04-28
NOW健康
日前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 甲狀腺癌 ,已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日前她在媒體受訪時透露早已知有甲狀腺結節,但不以為意,所幸今年有為自己安排健檢,經過檢查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
閱讀更多
3/ 6
第 3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