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盧亞屏
「終活」,是少子高齡化先驅的日本,向高齡人士積極推動的理念: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希望至少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歸路,「終活」便是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事前準備。
閱讀更多
2023-08-16
胡碩勻
在我執業的這些年裡,就遇過很多客戶因為贈與、遺產等財富傳承及稅賦問題前來諮詢,為了遺產,彼此從親人變仇人的也不算少。
閱讀更多
2023-08-11
李勁
儒家聖賢孔子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孟之反的將軍,在整個軍隊打了敗仗的時候,他勇敢的帶領軍隊列陣,並為整支軍隊殿後。等到安全回城後,大家都讚揚他,他卻回道:「不是我特別勇敢,實在是我的馬不肯走啊!」孟之反的勇敢有目共睹,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趾高氣揚、大彰其能,相反的,他選擇了謙虛,因而人們更加喜歡他了。
閱讀更多
2023-08-11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編按:曾以律師娘之名協助許多主婦創業的林靜如,在陪伴父親走過人生最後那段路後,才深刻體認到:多數人總在老後遇到突發狀況,驚覺自己沒有做好財產規劃,於是必須面臨生活上的問題或困境;又或者忘了為自己最後的尊嚴與自主意志做好安排,讓後人為了自己身後事產生嫌隙。透過分享這些年在律師事務所聽聞的各類人生故事,並邀請律師從法律觀點出發,給予讀者財產規劃與傳承上的說明、建議及剖析,期望大家明白事前安排的重要,讓自己與家人在遇到無法預期的意外來臨時,可以從容安然的面對未來人生。
閱讀更多
2023-08-10
賴政昌
2002年研究所 畢業 後的我,進入到上市公司光電產業工作!月收入4萬多的薪水,再加上股票分紅,也約略有近80萬的年收入!就以當時的薪資環境跟許多人比較起來,算是不錯的開始!
閱讀更多
2023-08-10
莊宜芳醫師
最近讀了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才知道她成了照顧者,照顧罹患老年思覺失調的父親與認知(失智)症的母親,書中「照顧者的巨大沙漏」一系列文章,娓娓道出照顧者種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天堂與地獄。
閱讀更多
2023-08-04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93
Q:我是玉婷,今年51歲,和老公已結婚27年,育有27歲兒子,已經碩士班 畢業 ,進入知名科技公司上班。我想請教的是我是否該離婚?因為我老公27年來沒斷過嫖妓,直到上個月還去色情按摩兩次,被我發現,我忍不住爆發大吵一架,覺得無法跟這個人一起生活下去!老公還算很顧家且疼惜孩子的人,我雖然知道他在婚後一直嫖妓,玩過很多女人,但都忍耐下來。但這次吵開時,他惱羞成怒,不肯認錯,竟還把自己買春合理化,找了許多藉口,說是我片面造成的狀態,讓我完全無法接受。過去我一直沒跟他吵架,也配合他的性需求做愛,並非無性狀態,但他顯然買春成性,還把他的行為原因歸諸於我,讓我崩潰到不行!我也跟孩子說明,老公長年嫖妓又不知反省,還把錯誤都歸罪於我,表示想先分居後離婚;孩子應該還能理解吧!我原本一直有工作,雖每月跟他拿家用錢,但經濟上尚稱獨立。他名下有2間透天厝,另1戶華廈套房則是登記我的名字,老公說就讓我去住套房,若再省點過日,離婚應該也沒有問題。我實在不想跟他生活了,也不在乎親友說閒話,但婚後27年依賴老公習慣了,我懷疑如果自己一個人生活,能撐得過去嗎?
閱讀更多
2023-08-01
楊雅馨
編按:原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的陳晉興,今(8/1)日升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56歲的陳晉興是知名肺癌外科醫師,曾醫治前副總統陳建仁,而有「副總統的醫生」之稱,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也都是他的病人。多年來,陳晉興致力推廣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去年7月國民健康署終於將LDCT列入第5癌篩檢,上路僅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其中8成5都是早期患者,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患者來說,不啻是爭取到更大的生機與時間。面對已連續19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出生在彰化王功偏鄉的他,是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今周刊》曾於2021年專訪陳晉興,暢談自己從醫心路歷程,以下為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1/1/20,更新時間為2023/8/1)
閱讀更多
2023-07-28
王學呈
我處理財經新聞30幾年,看過很多有錢人。姑且把有錢人分成兩種:新富和舊富。新富和舊富之間,觀念和行為的差異很大,謹此分享如下:
閱讀更多
2023-07-26
聯合新聞網 記者趙容萱
南投縣53歲邱姓男子10年前正值壯年,偶有腹痛吃吃腸胃藥,不以為意,沒想到一次大便出血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才知是大腸癌第四期,且有6處癌轉移,他為了家庭、孩子,選擇信任醫師,成為抗癌鬥士,打破「癌末」迷思,近期回診,身上沒有癌細胞。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