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林芷揚
62歲黃先生原在貿易公司負責進出貨工作十多年,受疫情影響遭裁員後,與太太商量,決定二度就業,於工廠任職。不過,上班已經超過一星期的他,對於簡單的機械性動作仍經常出錯,乍看似乎是失智的症狀,就醫檢查後,實際上是罹患了非典性憂鬱症。
閱讀更多
2020-08-06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醫師
父親節將至,百萬YouTuber蔡阿嘎日前為發放8000份問卷調查分析,各年齡層爸爸最想要和最不想要收到的禮物供網友參考;其中60歲以下最想收到現金、卡片等,而60歲以上最想收到的則為健康以及陪伴。現代民眾越來越注重自身以及家人健康,照顧父母不分節日。創健預防醫學機構表示,時常遇到幫父母親預約全身健康檢查的孝順子女們,期盼雙親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閱讀更多
2020-07-21
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
過去6年來,我自認一直過著「防癌」生活,甚至已經吃了10幾年以有機植物為主的飲食,搭配少量草飼、不含激素的高品質肉類;還定期運動、每日靜心。我保持真心的愉悅,積極將壓力維持在最少狀態;我不太喝酒,只有偶爾喝點啤酒。
閱讀更多
2020-07-10
楊雅婷
69歲的李姓婦人最近一個月出現背痛及上腹痛,也陸續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的症狀,於診所拿胃藥治療,仍未得到改善,排尿呈現茶色合併有黃疸發生。轉至成大醫院求診,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胰臟癌,令病人和家人都難以接受。平日不菸不酒,為何還會罹患胰臟癌?
閱讀更多
2020-07-03
楊雅婷
42歲李小姐在三年前沐浴時,摸到左側乳房有個小腫塊,因無不適症狀不以為意,直到去年腫瘤擴散到皮膚表層,導致潰爛,發出惡臭才趕緊就醫,惡性腫瘤大小已達15公分,確診為乳癌第四期。一開始,李小姐因認定自己罹患絕症,已屬末期,拒絕接受治療,但在醫師鼓勵之下,她歷經半年的化療與兩年標靶治療,腫瘤已消去許多,最後再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今的她狀況穩定,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醫師提醒,預防乳癌應特別注意飲食與運動,45歲後更要定期檢查。
閱讀更多
2020-07-01
林芷揚
40多歲黃太太是家庭主婦,從半年前開始,常感到胸悶不舒服,尤其每次看到小孩考試成績不好,一生氣起來就覺得「心肝嗶啵跳」,看遍各科也找不出原因。她以為是自己太焦慮而求診精神科,但經過治療,心悸、胸悶狀況也未緩解,輾轉至心臟內科檢查,確診是心律不整引起,經心導管射頻燒灼術治療,目前已痊癒。
閱讀更多
2020-06-22
林芷揚
一名中年婦人因心跳快加上喘不過氣,曾誤以為是心臟病在北部醫院就醫,雖發現心臟肥大,卻找不出真正病因,最後輾轉在其他醫院確診,才知道心跳過快的問題,原來是甲狀腺亢進症所引起的。
閱讀更多
2020-06-20
廣告企劃製作
癌症時鐘加快,根據統計,每四分42秒就有一人罹癌。在癌症常規治療中,放射線治療是不可或缺的輔助療程之一,但您可知道,放射治療除了帶走潛伏的癌細胞外,有時也會造成皮膚角質層與真皮層的受損……
閱讀更多
2020-06-18
黃軒醫師
在臺灣是很幸福的,因為COVID-19 病毒在境內一直是零。但是外面的世界,真實呈現不是如此清零,只是臺灣媒體報導,已經不再熱衷報導外國的殘酷慘局了。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全世界,每天都是以12-14萬,確診 病例 增加!如果我告訴你,近日全球的全球確診人數將突破800萬人,你一定以為不關你的事吧!
閱讀更多
2020-05-13
林芷揚
一名63歲女士,半年來時常感到呼吸急促,症狀日漸加劇,且出現咳血症狀,卻因擔心近期的COVID-19疫情,遲遲不敢就醫。直到今年3月,她因為暈倒並導致頭部外傷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才發現甲狀腺腫瘤壓迫呼吸道,確診罹患甲狀腺乳突癌。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