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癌症登記報告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2

哪種人容易長息肉、罹大腸癌?醫師建議:4種人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tCol 2020-08-21

林芷揚

哪種人容易長息肉、罹大腸癌?醫師建議:4種人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長年威脅國人健康!根據目前最新的2017年 癌症登記報告 ,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12年排名第一。糞便潛血檢查是及早防堵大腸癌的有效方式,而當檢查結果為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發現大腸息肉可立即切除,避免日後發展為大腸癌。

閱讀更多

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師:出現6徵兆要就醫

tCol 2020-07-10

楊雅婷

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師:出現6徵兆要就醫

69歲的李姓婦人最近一個月出現背痛及上腹痛,也陸續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的症狀,於診所拿胃藥治療,仍未得到改善,排尿呈現茶色合併有黃疸發生。轉至成大醫院求診,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胰臟癌,令病人和家人都難以接受。平日不菸不酒,為何還會罹患胰臟癌?

閱讀更多

癌症與「吃」有關係!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tCol 2020-06-24

林芷揚

癌症與「吃」有關係!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量不足、吸菸與喝酒為非傳染病的重要危險因子,21%-25%乳癌及大腸癌與這些重要危險因子有關。癌症已連續38年蟬連我國十大死因之首,108年癌症死亡人數占28.2%。根據國健署近期發布的「106年 癌症登記報告 」顯示,我國106年每約5分鐘,就有1人罹患癌症,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經連續12年為臺灣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不過,WHO也指出,有30-50%的癌症是可避免的,透過每日攝取足夠6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及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有效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的發生。

閱讀更多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蟬聯第一,乳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tCol 2020-06-02

林芷揚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蟬聯第一,乳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 癌症登記報告 ,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閱讀更多

症狀不明顯…她中年發現卵巢癌,勇敢抗癌、挑戰讀大學!癌症,也能是生命禮物

tCol 2020-05-08

林芷揚

症狀不明顯…她中年發現卵巢癌,勇敢抗癌、挑戰讀大學!癌症,也能是生命禮物

個性開朗的玉桂姐,多年前在摘除良性卵巢囊腫的手術中,意外發現卵巢癌。得知罹癌的當下,她的內心宛如被掏空,上網搜尋到的資訊,也多數將卵巢癌與死亡畫上等號,更讓她每晚輾轉難眠。幸好,經過多方努力,現在的她已經活出全新的生命色彩!

閱讀更多

50歲後小心大腸癌!醫師:少吃這類食物,避免把致癌物吃下肚

tCol 2020-04-21

林芷揚

50歲後小心大腸癌!醫師:少吃這類食物,避免把致癌物吃下肚

現年80多歲的阿祥(化名)在60多歲時罹患大腸癌,治療完成5年後復發,在第一次復發後,接下來每兩、三年就復發一次,總共經歷了四次的肝轉移。幸好在妥善治療與積極追蹤之下,目前已控制住病情。醫師提醒,過量攝取受到污染、高溫燒烤的動物性飲食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除了調整飲食習慣,也要配合定期檢查,及早揪出病灶。

閱讀更多

六旬男愛吃香腸、喝酒罹胃癌 醫師:注意胃癌7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3-19

林芷揚

六旬男愛吃香腸、喝酒罹胃癌 醫師:注意胃癌7大危險因子

62歲林先生是工程人員,平時生活作息正常,但飲食方面有些不良習慣。平日他的腸胃功能並沒有明顯異常,某次健檢卻發現大腸潛血反應,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罹患胃癌,且已經轉移至淋巴與肝臟,屬於晚期胃癌。

閱讀更多

50歲以後易罹大腸癌 醫師:出現排便出血症狀,要提高警覺

tCol 2020-03-11

NOW健康

50歲以後易罹大腸癌 醫師:出現排便出血症狀,要提高警覺

許多女性在生產後飽受痔瘡之苦而經常出現血便,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報告為陽性,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並未進一步就醫。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黃洸偉說,「出血」是項重要警訊,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閱讀更多

綜合維他命對身體好?台灣癌症基金會:「這樣吃」才防癌!5招降低60%罹癌風險

tCol 2020-02-06

林芷揚

綜合維他命對身體好?台灣癌症基金會:「這樣吃」才防癌!5招降低60%罹癌風險

癌症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民眾聞癌色變,尤其大腸癌已連續11年蟬聯台灣罹癌人數之冠、不抽菸也可能罹肺癌;另台灣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3歲,比歐美女性年輕許多,都引起民眾擔憂。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防癌攻略,有助降低60~70%的癌症風險。

閱讀更多

塑膠袋套碗盤、微波食品...曾啟瑞醫師提醒:這些惡習害「卵巢」提前報銷!

tCol 2020-01-31

曾啟瑞, 尤子彥

塑膠袋套碗盤、微波食品...曾啟瑞醫師提醒:這些惡習害「卵巢」提前報銷!

多年前我到東南亞國家演講,一位當地的醫師告訴我,聽聞有些不肖小販為保持油炸物的酥脆,竟然把保鮮膜先放入油鍋,食物再丟入鍋內油炸,這樣不管過幾天,油炸物吃起來都能「卡滋卡滋」,保持酥脆。這消息令人吃驚,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甚多,吃下肚後可能造成婦女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無怪乎研究發現,同年齡亞洲女性的卵巢功能遠比歐美國家女性低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