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照護線上
帕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帕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
閱讀更多
2020-03-31
林芷揚
失智症有多種類型,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常發生在65歲以後。不過,推估全台約有1.2萬名早發型失智症患者,不到65歲就失智。其中,又有一種罕見的失智症類型叫做「後大腦皮質退化症」,發病年齡集中在55~65歲之間,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2020-01-21
今周刊編輯團隊
賈靜雯今年45歲了,舉手投足也都帶著成熟女性瀟灑沉著的風韻,但一對杏眼靈秀滴溜地睜著,讓她兼具了少女般細膩嬌俏的質地。
閱讀更多
2019-11-30
林芷揚
一名46歲男性上班族,經常覺得脖子痠痛,最近逐漸出現雙腳緊繃的情況,原先他不以為意,只做了些民俗治療,但近日愈來愈嚴重,導致走路一跳一跳的,四處求醫都沒有明確的診斷。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訴他「會不會得了漸凍症?」,驚嚇之餘,才由太太攙扶到 神經科 門診就醫。
閱讀更多
2019-11-20
研之有物 / 劉芝吟
不論老後是否靠自己,爸媽總期待孩子離家有了一片天,仍會時不時回家探望陪伴。中研院家庭動態調查費時 20 年,追蹤台灣家庭的互動模式,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從中發現單身女兒最常探視父母。研究成果挑戰了西方經典示範論觀點,反映性別差異影響家庭互動,也預示臺灣未來可能將由大齡女子承擔較重的養老壓力。
閱讀更多
2019-10-03
吳思瑩
醫師也會腦中風?具備中西醫雙執照的神經內科醫師邱顯學,41歲那年急性腦中風,當下他為自己扎針,脹麻感頓時退散;復健調養2周後,他重新上班看診。從腦中風到恢復正常作息,邱顯學如何用中醫針灸救自己一命?
閱讀更多
2019-08-02
黃慧玫
過去,大家都覺得老了就會腦子不靈光、記憶力衰退,事實上,最新研究證實,腦神經細胞可以持續再生,記憶力好壞無關年紀,大大顛覆過往印象。
閱讀更多
2019-08-02
陳婉箐
腸道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吃下不對的食物,不只腸道有狀況,也會藉由神經,引發大腦一系列發炎反應,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
閱讀更多
2019-07-31
udn聯合新聞網
食物對大腦有強大影響,尤其當我們漸漸老化時。專家強調,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某些食物可能有助維持精神敏銳度,並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閱讀更多
2019-07-18
林芷揚
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都是大腦退化疾病,一般人常常搞混。巴金森氏症不只會手抖,睡不好、常做惡夢、晚上莫名腿部抽動都有可能是疾病前兆。
閱讀更多
7/ 11
第 7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