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稅率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6

從身無分文到5年存500萬資產!他打破「收入天花板」只做一件事,老後不再為錢煩

tCol 2020-11-16

水湄物語

從身無分文到5年存500萬資產!他打破「收入天花板」只做一件事,老後不再為錢煩

也許你現在還沒有穩定的收入或是收入不高,但即便有了固定的薪資收入,你有沒有認真想過:如果只靠薪資,這一生總共可以賺多少錢?我們可以一起來算一算。

閱讀更多

父給子女各200萬,結果被課18萬贈與稅!不想送錢給國稅局,買保單你該懂的幾個節稅細節

tCol 2020-10-06

好險網 / 李瑞瑾

父給子女各200萬,結果被課18萬贈與稅!不想送錢給國稅局,買保單你該懂的幾個節稅細節

父母離世後將財產移轉子女必須注意稅務制度,如果未釐清免稅額規範,很有可能被要求補稅甚至罰款。一位父親分別贈予2名子女一人200萬元財產,想說一年有220萬元贈與免稅額(編按:從2022年起為244萬元),但卻還是被國稅局課18萬元贈與稅。原來是因為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是以「贈與人」送出去的錢做計算,而非每一位「受贈人」收到的錢分別計算。

閱讀更多

退休教授每年輕鬆領200萬股利!他用8020法則聰明選股:「少,但是更好!」

tCol 2020-06-18

謝士英

退休教授每年輕鬆領200萬股利!他用8020法則聰明選股:「少,但是更好!」

在減少的同時,也要隨時注意是否還有更好的投資標的,讓我的選股更加精準。要能做到這一點,平常需要注意經濟走勢、產業的發展,當然最重要的是那一家公司是否真的符合好公司的條件。

閱讀更多

財富傳承規劃》幾乎課不到遺產稅、贈與稅?運用8方法,合法節稅、降低稅率

tCol 2020-05-19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財富傳承規劃》幾乎課不到遺產稅、贈與稅?運用8方法,合法節稅、降低 稅率

每年5月你收到稅單會不會心痛?你會不會想要少繳點稅?多數人年年心痛、年年疑惑,但是從不採取行動。本文解決你陳年的「痛」和「疑慮」,讓你知道個人所得稅制是怎麼一回事,也讓你知道如何合法正確的節稅!

閱讀更多

這樣選,少繳80萬稅額!繼承不動產的稅務議題,舊制、房地合一稅新制如何選?

tCol 2020-05-19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這樣選,少繳80萬稅額!繼承不動產的稅務議題,舊制、房地合一稅新制如何選?

一般情況下繼承不動產所要繳的稅只有遺產稅,因繼承而移轉的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因繼承取得後再出售不動產的所得稅課稅規定也與購買或受贈取得再出售有所不同。

閱讀更多

退休金規劃12-7/想當房東收租金,輕鬆享受退休生活?投資房地產必知6個眉角

tCol 2019-07-30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7/想當房東收租金,輕鬆享受退休生活?投資房地產必知6個眉角

居住問題是退休規劃的前二大課題,因而許多人在做退休規劃時都會問「房地產適合作為退休理財工具嗎?應該怎麼做比較好?」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先搞清楚想要自住還是單純投資,否則可能兩頭空!

閱讀更多

如何擁有快樂人生下半場?陳時中、陳亮恭、張育美齊呼: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

tCol 2019-07-09

林芷揚

如何擁有快樂人生下半場?陳時中、陳亮恭、張育美齊呼: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打造一個全民安老的幸福社會是重大議題。《今周刊》年度盛事「台灣大未來‧五力超展開」國際高峰會今(9)日進入活動第二天,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共聚一堂,針對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提出建議,提醒民眾除了善用政府資源,學習「自立生活」更是從中年就要開始準備的功課!

閱讀更多

退休金規劃12-5/勞退自提6%,輕鬆存滿退休金!一個公式算出所得替代率

tCol 2019-06-13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5/勞退自提6%,輕鬆存滿退休金!一個公式算出所得替代率

我看過許多家庭,夫妻還沒有退休,就為了未來的金錢焦慮而衝突連連,這真是可惜的一件事情。為了安穩的未來,犧牲現在的平穩,這樣反而得不償失。想要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退休金到底該怎麼存呢?每月薪水自提6%勞退,就是增加退休金的好方法!

閱讀更多

退休後開心花錢,反而可以節稅的理財秘訣

tCol 2019-03-14

天下文化

退休後開心花錢,反而可以節稅的理財秘訣

退休人生,只要沒有經濟的壓力,我的理財建議就只有 「開心花錢」這四個字,因為所有的花費都是打 9 折。

閱讀更多

現金繳交醫療費,竟然要課稅?遺產稅3個眉角一定要知道!

tCol 2019-01-08

許雅綿

現金繳交醫療費,竟然要課稅?遺產稅3個眉角一定要知道!

重病期間,若要提領現金繳交醫療費的話,要記得留存單據或證明,否則小心被當作遺產課稅!財政部國稅局就曾查獲,有民眾死亡前的重病期間,其子女密集提領現金千萬元,雖然主張是支付醫療費,但因無法提出醫療費用的收據和發票,而遭到補稅100多萬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