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郭美懿
許多人都認為「免疫力衰退」遲至50~60歲才發生,但現在歐盟卻有研究顯示,40歲過後,人體免疫力就開始明顯下降!「免疫老化」使人體更易受感染,不但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引發的慢性發炎更會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風險。
閱讀更多
2025-02-21
郭美懿
近年來「隔餐勿食」的飲食觀念逐漸受到重視,但對長者來說,卻不容易實行,因為年紀增長後胃口變小或覺得煮飯麻煩,許多長輩習慣一次煮2餐的飯量,這樣雖然省時,卻可能會影響白飯口感,甚至因反覆加熱而影響營養價值。
閱讀更多
2025-01-03
中時新聞網 方翊倩
高血壓被封「沉默殺手」,是導致腦、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國內超過500萬人罹患高血壓。營養師李婉萍提供穩定血壓的5種食物,像是堅果、優格、深綠色蔬菜、含花青素的莓果及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魚,「不吃藥也能逆轉高血壓」。
閱讀更多
2023-11-28
郭美懿
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成,粗估全台就有600萬人有脂肪肝,許多人都知道喝手搖飲可能攝取過多熱量,沒想到一般認為健康的「果汁」,卻也可能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分享案例,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因腹部疼痛、高燒就醫,檢查左肝有3公分大腫瘤。由於男子沒有B肝、C肝,體型中等、也無家族遺傳高血脂,讓醫師一度摸不著頭緒;結果開刀一看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進一步詢問得知男子每天要喝好幾杯果汁,「這麼大量的果糖,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閱讀更多
2023-11-13
郭美懿整理
便秘是許多人的困擾,不但可能使身體累積毒素,造成皮膚暗沉、小腹凸出,還可能導致潰瘍、痔瘡、大腸癌等疾病。雖然大家都知道多吃纖維質就能改善便秘,但究竟吃多少才足夠?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提出「4381+1/3」法則,提醒除了每天吃足4份蔬菜、3份水果,也要喝8杯水、吃1湯匙堅果,以及每餐攝取1/3的「未精緻全穀雜糧」等,幫助排便更順暢。
閱讀更多
2023-10-21
郭美懿
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足夠的建議量,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但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9成台灣人攝取量都未達建議量,以每天膳食纖維攝取量低標25克計算,平均量僅達建議攝取的60%,膳食纖維攝取嚴重不足。
閱讀更多
2023-09-15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室 吳珮如營養師
怎麼血糖又高了,我明明甚麼都沒吃……,飯也都只吃一點點。病人沮喪地在診間訴說著。那麼您的用藥有規律嗎?除了三餐以外是否有進食其他的點心或飲料?我進一步詢問病人對飲食及藥物的遵從度。病人回答說,藥物醫生怎麼開我就怎麼吃,肚子很餓很餓時才會去吃個蘇打餅乾,最近天氣熱得受不了,去市場買了椰子水喝。不過營養師我跟你說那個餅乾我可是有認真挑選過,是鹹的不是甜的,而椰子水就跟白開水一樣,沒什麼味道,應該不會影響血糖吧!
閱讀更多
2023-07-13
郭美懿
日前某科大學生到熱炒店用餐,因不滿老闆提供的白飯不夠,集體怒刷1星負評,引發各界論戰。「白飯不夠吃」引爆怒火,讓長期受減醣風潮而被貼上萬惡標籤的「白飯」成為焦點,但包括醫師、營養師都指出,白飯並非減重者的天敵,而且「不吃澱粉」真的會讓人情緒不佳,甚至引發頭暈、暈眩、精神委靡等其他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6-27
李慧林
我在聖地牙哥朝聖路上遇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咖啡館。這個很小的咖啡館前院非常大,和建築物本身形成鮮明對比,前院可供朝聖者們露營,也自由放牧和飼養多種動物。
閱讀更多
2023-06-02
潮健康編輯部 昱彣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閱讀更多
1/ 5
第 1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