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照護線上
隨著天氣轉涼,熱呼呼的火鍋愈來愈受歡迎,四十多歲的王先生在周末和親朋好友聚會連續兩天吃了火鍋大餐,隔天清晨突然被痛醒,右側大腳趾關節又腫又痛,不得已只好下床吃止痛藥,但右腳踩到地板的那一剎那,卻讓他痛到冷汗直流。經過一番折騰,王先生只好搭車到急診室求助。
閱讀更多
2020-12-16
李易紓
冬天氣溫偏低,容易刺激心臟收縮力增強,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當出現頭暈、胸悶、心悸等症狀時,就要小心是心臟病發作前兆,若是突然頭暈、頭痛或手腳協調困難,則是中風前兆!醫師說,民眾應確實做好保暖再出門,以免微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容易有出血、梗塞情形發生。
閱讀更多
2020-12-14
李易紓
秋冬的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血壓忽高忽低所造成的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血管硬化,讓腎臟過濾淨化血液的功能變差,也就是「高血壓腎病變」,要保護腎臟,首要控制血壓。
閱讀更多
2020-12-10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一份研究發現,攝護腺肥大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平均拖延了23個月才願意或想到要就醫。男性攝護腺肥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發生率。據統計,30至40歲男性攝護腺肥大比率約8%;到了50歲,過半男性攝護腺肥大;70歲以上更高達8成!
閱讀更多
2020-12-09
江守山
三十八歲的B先生是一位上班族,五年前胃食道逆流找上了他。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以往晚上入睡後他通常都能一覺到天亮,但突然間常常因咳嗽而醒,而且白天的聲音也都啞啞的。
閱讀更多
2020-12-08
李易紓
不少熟齡人士,喜歡在天冷時,天天吃清粥小菜當一餐,卻沒有攝取足夠蛋白質,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肌肉量流失、肌力衰退,甚至罹患肌少症。除了身體無力、精神疲倦,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外,嚴重還可能導致失能、死亡率提高。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提醒,若要遠離肌少症,擁抱樂齡生活,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
閱讀更多
2020-12-07
林惠君
披著一頭長髮,白皙無瑕的皮膚,穿著白色上衣及緊身運動褲,這位在運動教室的美魔女,輕鬆單手拿起好幾公斤重的壺鈴。如果不說,看不出這位美魔女已是60出頭歲,站在她身旁的是知名復健科醫師陳相宏,兩人乍看像姊弟,其實是母子!
閱讀更多
2020-10-16
照護線上
看診後回到家,王先生告訴老婆說:「醫師叫我要開始學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王太太驚呼一聲:「什麼!聽說打胰島素打到後來會去洗腎、截肢耶…」「不是這樣啦!」王先生回答:「衛教師說,要趁現在把血糖控制好,之後才不會搞到腎臟壞掉、或糖尿病足。」「真的嗎?」王太太依舊遲疑著。聽到施打胰島素針劑,總讓患者與家屬有諸多遲疑,究竟胰島素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它?請控糖專家來解說。
閱讀更多
2020-09-29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據統計,高達9成國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有的人每天刷牙3次,平時不吃甜食,也沒有蛀牙,卻不知道自己有牙周病。還有很多人對牙齒諱疾忌醫,碰到牙齦紅腫、流血、疼痛,就自己吃藥消炎止痛,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易看牙醫,也自動忽視口腔有慢性、持續的感染發炎。
閱讀更多
2020-09-29
李易紓
台灣飲食類型豐富又精緻,一般人容易不經意就吃了過量的蛋白質食物,隨著年紀漸長,過量的蛋白質,更是無形間增加腎臟不少負擔。營養師說,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慢性病患,可能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候選人,若有必要時,建議可以採取「低蛋白飲食」,來減輕腎臟負擔。
閱讀更多
11/ 24
第 11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