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腎功能

顯示第 911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36

美味秋蟹季來臨,當心蕁麻疹症狀加劇!急性發作快就醫遠離喘、腹痛、關節痛、休克

tCol 2021-09-10

照護線上

美味秋蟹季來臨,當心蕁麻疹症狀加劇!急性發作快就醫遠離喘、腹痛、關節痛、休克

美味的秋蟹季來臨!許多饕客早已做足準備享用螃蟹大餐,但甲殼類海鮮尤其是螃蟹,對於易敏體質的族群來說,若不忌口容易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皮膚出現紅疹凸起,嚴重更可能導致休克!這是因為螃蟹富含易導致過敏的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或是海鮮裡的組胺酸(Histidine)因為存放條件不理想,被孳生的細菌代謝成組織胺(Histamine),就會引發蕁麻疹。

閱讀更多

少吃少錯?醫:節食可能引發腎功能惡化!三高族群避免終身洗腎,9個基本功要做到

tCol 2021-08-24

李易紓

少吃少錯?醫:節食可能引發 腎功能 惡化!三高族群避免終身洗腎,9個基本功要做到

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三高族群,常會面臨腎臟功能出現問題、甚至最後要洗腎終身!其實只要做好飲食控制,就能避免惡化、延緩腎臟衰竭「洗腰子」。

閱讀更多

輕中度、中重度頭痛這樣治療!醫師:要長期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個人有效治療

tCol 2021-07-14

林志豪醫師

輕中度、中重度頭痛這樣治療!醫師:要長期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個人有效治療

頭痛患者的治療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使用止痛藥。而常用來治療偏頭痛的止痛藥有分幾種類型,第一類是普拿疼類,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第三類的是麥角胺鹼,是老牌的偏頭痛專一急性止痛藥,第四類是翠普登類的偏頭痛専一急性止痛藥物,台灣有英明格及羅莎疼。第五種則是上述止痛藥的複方,通常是加咖啡因以增加止痛效果,很多市售的感冒藥,xx加強錠,易克痛,日本的EVE等,都是這類的複方製劑。

閱讀更多

50多歲有氣無力、常發燒,竟是骨髓性白血病!戰勝凶猛血癌,醫師圖解說明

tCol 2021-07-06

照護線上

50多歲有氣無力、常發燒,竟是骨髓性白血病!戰勝凶猛血癌,醫師圖解說明

五十多歲的廖先生平時健步如飛,幾年前體力陡降,做事有氣無力,甚至伴隨發燒症狀。經家人提醒緊急至血液腫瘤科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因發病原因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約占二成五的難治類型。若採納傳統化療,恐因療效不彰,存活期僅四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病事實及很短的存活期,廖先生只覺晴天霹靂。

閱讀更多

一天兩餐吃「麵包+牛奶」,他短短4個月竟慘洗腎!醫曝關鍵原因:不管哪款麵包都一樣

tCol 2021-06-23

翁申霖

一天兩餐吃「麵包+牛奶」,他短短4個月竟慘洗腎!醫曝關鍵原因:不管哪款麵包都一樣

什麼!看似平凡的搭配——「麵包+牛奶」竟是對健康一大危害。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平時對於餐點上也大多不講究,選擇通常傾向便利的外食,長期如此解決三餐問題,不僅有發胖的風險,還可能造成身體健康的危機。

閱讀更多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tCol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新冠疫情進入社區,「症狀」卻已經改變!這2點和流感最不一樣特別注意

tCol 2021-05-12

HEHO健康記者盧映慈

新冠疫情進入社區,「症狀」卻已經改變!這2點和流感最不一樣特別注意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到2021年,從最一開始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認為,流感跟新冠肺炎的症狀的確很相似,但「新冠肺炎比較不會肌肉痠痛」,可以用這個來判斷是不是感染者。

閱讀更多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當心「多囊腎」作祟!出現7症狀不治療恐終生洗腎

tCol 2021-04-29

照護線上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當心「多囊腎」作祟!出現7症狀不治療恐終生洗腎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 腎功能 快速下降而洗腎。

閱讀更多

50歲後,就會更珍惜現在!意外隨時會來造訪,所以想做的事,得有「優先次序」

tCol 2021-03-29

劉秀枝

50歲後,就會更珍惜現在!意外隨時會來造訪,所以想做的事,得有「優先次序」

以前在醫院工作時,無意中聽到有人說我是個好醫師,就很開心。退休後,跟團旅遊,常聽到初識的中年人說:「真希望我將來老了,能跟你一樣。」雖然覺得自己沒有很老,也很高興。

閱讀更多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tCol 2021-01-08

照護線上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