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胡肇芳 整理
47歲藝人洪曉蕾7月帶兒子到西班牙旅行,驚傳因扁桃腺發炎被送到加護病房插管治療,前夫王世均緊急飛往當地照顧,幸好後來康復返台。王世均日前出席活動時透露,洪曉蕾仍有一些後遺症。被問到醫療費花多少?王世均不願多說,但表示國外醫療費用不便宜,由於洪曉蕾這次出國只有保「旅責險」,沒有買旅平險,而「旅責險」最高上限只賠20萬。「所以費用當然不便宜,如果有200萬綽綽有餘」。
閱讀更多
2023-09-01
鄭明輝
根據罹癌年齡層的調查統計,台灣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已下修至40〜50歲,而美國罹患乳癌的高峰期則是在50〜60歲,台灣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美國提早了10歲之多!
閱讀更多
2023-08-29
NOW健康
乾眼症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是屬於眼科慢性疾病,若有一些遺傳性的免疫疾病,也會有機率罹患乾眼症,目前乾眼症雖然不能完全治癒,但仍可透過適當的治療和管理,來緩解不適症狀和提高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3-08-28
郭美懿
許多國人把看牙醫視為畏途,特別是長輩遇到蛀牙、掉牙、牙齒痛都寧可尋求偏方或先忍一忍,更別提會每半年定期找牙醫師洗牙一次。而坊間更是充斥許多錯誤偏見,如:「洗牙會讓牙縫越洗越大?」、「罹患牙周病,細菌會跑到心臟?誘發心臟疾病?!」民眾害怕看,卻又恐懼不去會有後果,如此矛盾心情,常讓民眾耽誤了就診時機。
閱讀更多
2023-08-25
NOW健康
青光眼和白內障都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睛聚焦在視網膜上,而產生視力模糊的眼疾;青光眼則是視神經遭受破壞,先產生局部視野缺損,缺損範圍逐漸擴大,最終影響到整體視力的疾病,兩者看似成因不同、毫無關聯,然而實際上白內障有可能引發急性青光眼,尤其是有遠視的人最為常見。
閱讀更多
2023-08-24
趙閎毅
一名60歲男子患有糖尿病,血糖長期控制穩定,過去數年來雙眼視力逐漸模糊,原以為是年紀增長的視力退化,檢查後發現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造成黃斑部水 腫 ,視網膜還險些剝離,差點失明。
閱讀更多
2023-08-18
鄭明輝
乳癌近幾年一路攀升成為世界癌症之冠,在台灣更是女性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飆長的速度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和生活習慣、環境污染、慢性病都有複雜的交互關係。過去多數人認為乳房比較豐滿、肥胖的女性才會罹患乳癌,或是認為有家族病史、遺傳基因才是乳癌的高風險群,然而根據臨床研究統計:90%以上的乳癌患者並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身材纖瘦、年紀輕的乳癌患者也不在少數,傳統的刻板印象已被推翻。
閱讀更多
2023-08-18
NOW健康
專家預測今年聖嬰現象發威,全球高溫可能再創新高,加上台灣隸屬於海島型氣候,今年夏天濕熱特別有感,白天高溫炎熱、午後雷陣雨,雨停太陽又露臉,照射在雨後潮濕地面,導致水氣向上蒸發凝聚。這種濕熱現象不利於體質敏感、排解濕熱氣能力較弱的皮膚病患,使得濕疹、汗皰疹容易爆發。
閱讀更多
2023-08-18
郭美懿
許多人對退休充滿嚮往,但沒有好好規劃生活重心,也可能出現適應不良的身心症候群!66歲的蘇老師原在國中教數學,但1年多前退休後出現失眠及憂鬱情緒,更迷上賭博電玩,1個月狂輸1百多萬元!精神科醫師建議,許多熟齡者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可能出現精神官能症、甚至是負面情緒,稱之為「退休壓力症候群」,除了尋求醫師協助,也應為生活找回新的目標與動力。
閱讀更多
2023-08-17
郭美懿
維他命C能抗氧化、增加免疫力,但攝取過量恐有潛在風險!北市聯醫近日收治一名75歲病患,因長期腹瀉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由於糞便潛血篩檢每次都正常,病患一再拒絕大腸內視鏡檢查。直到去年嚴重便秘與腹部絞痛求醫,才發現直腸長了巨大 腫 瘤且確診為大腸癌,究其原因竟是因為每天把維他命C發泡錠當水喝,造成糞便潛血檢查呈「偽陰性」而延誤就醫。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