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NOW健康
台灣被封為「洗腎王國」,據統計,國內每百萬人就有超過3,400人洗腎,盛行率高居世界之冠!然而透析患者在治療時,除了將體內的毒素、水分排出,營養也會隨之流失,而其中「硒」元素,更是洗腎患者不可或缺的礦物質營養素之一。
閱讀更多
2023-08-29
NOW健康
乾眼症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是屬於眼科慢性疾病,若有一些遺傳性的免疫疾病,也會有機率罹患乾眼症,目前乾眼症雖然不能完全治癒,但仍可透過適當的治療和管理,來緩解不適症狀和提高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3-07-25
NOW健康
乾眼症是眼科疾病大宗,也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以往好發於老年人,隨著配戴隱形眼鏡時間過長、過度使用3C產品等用眼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年輕族群也難逃乾眼症的困擾。眼科醫師表示,乾眼症有各種症狀表現,容易與結膜炎、角膜破皮混為一談,往往經過仔細檢查後才發現根本問題出在乾眼症。
閱讀更多
2023-06-21
照護線上
「可能睡一覺醒來,就突然變得視力模糊、肢體無力、手腳發麻,讓人沒辦法正常上班、上課,生活大受影響。你可以想像,多發性硬化症會對患者造成多麼大的心理壓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指出,「幸好現在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能夠減少復發的機會,將病情控制得很穩定。只要和醫師好好配合,便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3-06-02
潮健康編輯部 昱彣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閱讀更多
2023-05-14
中時新聞網 方翊倩
想維持身體健康就要從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做起,營養師許育禎指出,民眾以為吃甜食、炸物只會導致發胖,她直言「還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誘發許多慢性疾病!」另外,加工食品、反式脂肪及香菸都易致炎,平時應盡量少碰。
閱讀更多
2023-05-03
郭美懿整理
4年前,小瑩結束日本蜜月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心臟衰竭」,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才知道先前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等症狀,並非會計工作太累、腎臟出狀況,其實都是肺動脈高壓警訊!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指出,肺動脈高壓若未接受治療,確診後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於癌症,因此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呼籲民眾留意「喘、咳、血、腫、暈」5大症狀,或是運動耐受力明顯下降,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就應到心臟專科就醫診治。
閱讀更多
2023-01-06
照護線上
「醫師,這幾天我的耳朵會癢,結果抓一抓就有水流出來。」80歲的老爺爺指著耳朵抱怨。「噢,這是帶狀疱疹。」醫師仔細看了病灶,慎重地說,「帶狀疱疹長在耳朵,可能會影響聽力,一定要趕快治療喔!」使用口服抗病毒後,老爺爺的水泡仍持續增加,且出現顏面神經麻痺,臉歪一邊的狀況,趕緊安排住院接受針劑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才順利控制住病情。力安妥診所院長蔡詩力醫師指出,令老爺爺持續困擾的是疱疹後神經痛,三不五時顏面會感到抽痛,左側臉部的肌肉也經常抽搐,影響表情。
閱讀更多
2022-12-14
郭美懿
高齡者一睡醒就發現一邊耳朵聽不到?這可不是老化或重聽,而是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是突發性耳聾的好發期,患者多半是睡醒後突然發現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並有耳鳴、悶塞感,其中還有約25%的患者會伴隨眩暈等狀況。
閱讀更多
2022-11-09
郭美懿整理
隨著疫情趨緩,民眾生活慢慢回歸日常,但有些人疫後身材變形,還出現易喘、疲倦無力等症狀,擔心是長新冠後遺症,但到診間檢查,竟發現是甲狀腺低下的問題!
閱讀更多
3/ 9
第 3頁,共 9頁